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仅靠法律恐难关上韩寒“人造门”

时事评点:仅靠法律恐难关上韩寒“人造门”

A+ A- 2012-02-01 14:21  |  重庆时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或许,谁都不曾料想到,韩寒在元旦祭出的“韩三篇”会衍生出如此激烈而诡谲的续篇。因为风格的偏差,先是被麦田臆想式的推定入罪,继而在互联网席卷起“人造韩寒”的激辩和论战。随着“打假卫士”方舟子接过麦田的枪,互联网上,“倒韩”和“挺韩”的枪炮声,估计要掩盖春节热闹祥和的鞭炮声了。

  看到韩寒父子疲于防守,看已为人父的韩寒坐在铺开的手稿上自证清白,仿佛时光逆流,回到那个整个社会舆论围剿少年韩寒的时代。而事实上,无论是放荡不羁的韩寒,还是“公民韩寒”,韩寒始终没有改变。只不过是当年韩寒敢做的,而民众不敢想象或回避的东西,如今变成了现实的追求和渴望而已。或许也正是如此,韩寒身不由己地成为了代表自由精神的符号和偶像。而韩寒“躺着中枪”,无非是民众在造神和灭神运动中的无辜靶子罢了。

  正如若干年前公众质疑韩寒能否成功一样,如今有些人又怀疑韩寒的这种成功来自代笔等歪门邪道。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韩寒无论成也好、毁也罢,操纵他命运的手掌似乎从来都不生在他的身上。无论是明显靠想象式推断质疑“韩寒人造”的麦田,还是推崇“证据流”的打假明星方舟子,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手持正义之剑,笼罩在浓郁的道德优越感之中。这种发轫于不道德的道德优越感之上的救世情结,很容易让人丧失理智的判断、违背逻辑和伦理。按照正常的逻辑,民众有提出质疑的权利,但要坐实疑问,也有义务拿出证据,而不是通过暗示的技术性诱导,逼着被怀疑者自证。

  面对方舟子等“倒韩派”的步步紧逼,难以自证清白的韩寒开始求助于代表公正的法律,要求方舟子通过互联网“质疑韩寒代笔”其间造谣、对韩寒名誉造成损害事宜公开更正、道歉,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与自找证据和悬红求证、隔空对骂相比,求助法律显然是最为理智的选择,毕竟这场论战虽然以公共之名,但本质上更是私权的维护。在这个盲从的时代,或许只有摆脱公共的聒噪,回归权利本质,才是关上韩寒“人造门”的优选路径。

  无论方舟子等“倒韩派”是否构陷韩寒人造,有待法律做出正义的裁决。但从这场论战来看,法律的效力又恐怕是极其有限的。当舆论和道德成为斗争的工具,那么在不道德的道德优越感面前,任何人都难以免于被构陷的恐惧。“倒韩派”技术讨论的背后,所隐藏着的是让人窒息的道德之手,而道德从来都不该是污蔑人格和损毁名誉的工具,当道德被工具化并加上舆论的力量,那么所造成的很可能是韩寒今日的彷徨和尴尬。

  仅仅是质疑韩寒,还是要利用那些盲从的民意推倒民众为韩寒建造的神坛,这一事件已经从简单的个体质疑,成为公共的道德论战。而事实上,无论是方舟子等前赴后继的“倒韩派”也好,抑或者是韩寒自身及其身后的“挺韩派”,企图利用民意和舆论来处于这场论争的优势地位,都是把道德当攻击武器、把民意当枪使的行为。而事实上,这次的论战,更像是当年教育保守者们发动民意对少年韩寒围剿的闹剧重演。也许,作为围观者,会在意韩寒和方舟子等人的胜负,但并不代表要逼着民众站队并卷入这场论战之中。

  有质疑才会有清浊,但凭借着道德暴力和盲从民意野蛮地撬开尊严和名誉之门,本身就是不道德之举。或许,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公共舆论场域,是该反思如何律己和尊重别人的时候了。否则,发生在韩寒身上的“人造门”闹剧,随时都可能在个体民众的身上上演,而每个人都难免被道德暴力和舆论工具的流弹中伤。诚然,在失序权力笼罩的环境中,民众的权利正处于实现的边缘。而在此情境下,作为公共的一员,我们除了为自身的权利和尊严失陷焦虑,更应该学会去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而不是以构陷和践踏他人权利尊严来维系自身的优越感和所谓救世情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