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感动中国”别止于感动

时事评点:“感动中国”别止于感动

A+ A- 2012-02-06 11:03  |  重庆时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2月3日晚,2011感动中国人物榜单正式出炉。此外,《感动中国》活动还向以白芳礼老人为代表的长年热心公益事业而未能获得感动中国荣誉的所有爱心人士表示特别致敬。

  2011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可以明显感到煽情与悲情的少了,苦难与沉重的少了,他们往往靠人格力量,而不是靠悲惨命运感动世人。当然,2011年,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不止这些人物,其他候选人同样感动了我们,甚至那些没有进入候选的人,他们不为人知、平凡,甚至有些卑微,却默默地书写着人间的真善美,用无声的行动坚守着公平、正义,他们同样值得我们感动和致敬。

  除了感动,还有感慨。我们不能止于感动,还应该呵护他们。呵护理应包含情感的致敬和制度性保障。应该看到,不少感动中国人物需要保障,比如“孝女当家”的孟佩杰,12年,4000多个日夜,她不仅仅在生活上照顾了养母刘芳英,更重要的是,她的存在让刘芳英渐渐找回了生活下去的责任和勇气。职能部门是不是应该关注一下处于困窘状况的孟佩杰一家?

  除了呵护,还应追随。追随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感动中国人物的后面,也不是完全模仿他们的先进事迹,而是见贤思齐,通过他们的事迹来检视自己、提升自己,做一个平凡的好人。给“最美妈妈”吴菊萍的颁奖词这样说:“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她告诉我们:帮助他人并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也不必有太多利害得失,每个人都能成为吴菊萍。

  最后是慰藉。对感动中国人物来说,他们最开心的事情,也许就是他们的精神得到了薪火相传,他们的愿望得到实现。比如白芳礼,这位用一辆破烂不堪的三轮车,推出了20年“助学神话”的老人,获得了特别致敬,在致敬之余,应该看到,帮助贫困生不应该是职能部门的责任吗?

  感动,有用吗?有人如此困惑。没有制度兜底,感动或许廉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