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政热点:节后用工荒 劳资双方的一场博弈

时政热点:节后用工荒 劳资双方的一场博弈

A+ A- 2012-02-06 15:59  |  华图网校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龙年春节刚过,一年一度的用工荒已经来袭。人们对兔年春节过后的“用工荒”还记忆犹新,那些曾自己端盘子的饭店老板,那些自己拿着喷枪上阵洗车的车行老板,都开始寻找留人办法,别让春节后的大好赚钱机会因雇不到人白白溜走。

  这是如今劳资双方博弈的一个缩影,一方面,资方希望获得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增加收益;另一方面,劳方除要求更加丰厚的工资,也越来越看重未来的前途和保障,以及工作中的个人感受。

  这样的博弈还将继续,并将在一年又一年的摩擦、磨合之后,达成谅解与互利。

  这是我们期待的结果,但今年,除了一小部分走在前头的企业,去年的“荒芜”还是可能大范围出现。

  “用工难”在最近几年已成春节后很多企业面临共同难题。种种迹象表明,结构性“用工难”已从沿海蔓延至内地,并正从年初“季节难”演变成“全年难”。

  对于目前部分企业出现的“招工难”现象,文章分析认为,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在为生产线开工率不足、熟手员工流失严重而绞尽脑汁想办法,只能说明他们对企业薪酬体系信心严重不足。“当一个企业沦落到用小恩小惠或损招,而不是规范的制度招人留人时,预示着他们已留不住人了。”

  “‘用工荒’‘招人难’现象客观存在,并且这种现象正在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分析人士指出,产生“用工荒”和“招人难”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近年来政府惠农政策的实施,让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回乡务农和创业成为一些农民工的选择;第二,劳动者权益缺乏保障,虽然企业招工给出的待遇较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拖欠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危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抵消了工资上涨带来的吸引力;三是劳动者群体正在实现一次大规模的代际替换,新一代工人的价值观念相对于其父辈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所以就业流动性也大。

  事实上,招工难只是个表面现象,因为和招工难同时存在的,还有一个就业难,这才是我们面临的真问题。未来,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依然存在,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大量失业人员需要安置,我国每年就业岗位的缺口有一千多万,劳动力供大于求依然是主要矛盾。尽管部分地方出现招工难,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专家预测,未来15年内劳动力的供求总形势是:就业压力比预计的要大得多,劳动力供给比预计的也要多得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