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中国工人在苏丹被劫或有政治背景

时事评点:中国工人在苏丹被劫或有政治背景

A+ A- 2012-02-08 11:52  |  新京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1月28日苏丹反政府武装劫持了29名中国工人,引起广泛关注。不少人认为,类似事件近年来越来越多,意味着中国人、企业的国际安全环境正在恶化。其实不然。中国企业海外遇险主要集中在高度动荡地区。随着中国与世界互动频繁,中国人走出国门的数量剧增,海外投资项目的扩展,出事的绝对数量增加了。如果从出国人数与遇险次数的比例看,现在中国人海外遇险的概率不会比改革开放前高。相对于每年五千多万出国人次来看,中国人的海外安全意外仍是低概率的。

  那么,如何理解近年来海外中国人频繁遇险的现象呢?这主要在于中国目前选择大项目合作的,很多都是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重视“南南合作”政策的重要体现,但由于有些发展中国家的法制相对说来还不够健全,发展水平不高,社会矛盾也比较尖锐,社会动荡时中国人难免会被动地卷入其中,成为受害者。

  具体到刚刚出事的苏丹,目前还不清楚此次劫持是出于政治动机还是经济目的。但此事件的大背景是,去年苏丹南北分离,但南北苏丹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却仍然严峻。目前60%的石油储量在南苏丹境内,大部分炼油设施和石油管线却在北苏丹。石油的产业链分离,加之分离后两个国家发展的相对落后,原本存在的社会矛盾与 “南北关系”复杂化相互作用,激发了许多潜在矛盾。

  多年来,中国企业在当地从事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合作,对苏丹社会重建与国计民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却希望苏丹“改朝换代”,因而长期制裁苏丹。中国主张不干涉内政的立场得到了多数苏丹人的赞许,但也难免一些不同的政治派别有不同看法。这次事件如果有政治背景,可能是有关政治派别希望通过劫持中国人质迫使苏丹政府在国内政治问题或南北关系上让步,或者是直接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中国改变在某些问题上的立场,这是中国劳工被动卷入驻在国内部复杂纷争的典型案例。当然,也不排除为索取赎金而绑架人质的可能。

  但总的来看,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公司和公民在海外的环境普遍险恶。在高风险和动荡地区,出事的可能性确实更大,因此中国公司在对外投资前确实应该充分考虑风险因素。但也应该看到,在这类地区,针对中国公司和公民的袭击并不比针对其他国家公司和公民的袭击更多。

  中国政府已设立了一整套海外公民保护的协调机制和应急机制。一旦出事,应急机制根据事态的性质和规模,分级启动,使馆不同部门承担不同责任,分别与当地的外交、军方、警方等各部进行联系。从财力上来说,目前各领馆都有专门的护侨经费,用于租用交通工具,医疗救济等各方面保护的急需。海外公民的安全从本质上讲还在于平时,在于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作为企业海外负责人,是否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出问题之时能否找到人、说上话、办成事非常重要。此外,企业能否多回馈当地社会,与当地民众形成利益攸关的关系,这些对海外公民安全度的提升都有好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