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点:体罚、虐待、强暴 矫正学校诸多乱象
寒冬季节冰冷刺骨的冷水浇在身上,尽管瑟瑟发抖但他们不能大声喊叫、不能反抗,否则等待他们的将是教官一顿棒打。到晚上了,仅穿内衣的女孩子被要求给教官洗脚、按摩,如果手法不娴熟、力道不对,教官就会让这些女孩子直接躺在冰冷的地砖上,甚至有时候还会被教官强暴……这不是电影的剧情,而是金华市浦江县“浙江警龙少年行为矫正教育学校”遭到学生控诉的场景。记者从浦江县公安局获悉,目前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已经对此事进行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对该校负责人滕小虎进行“刑事传唤”,涉案教官也已被公安机关刑事调查。(2月17日《东方早报》)
学生们控诉的问题是否属实,还需要调查。但类似这所少年行为矫正教育学校体罚、虐待学生的新闻,近年来并不鲜见。其中比较极端的是,2009年发生在广西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的教官体罚、殴打学员致死事件。与此前爆发的“黑培训班““魔鬼训练营”一样,舆论照例把问题指向监管缺位,因为调查显示,这家学校并没有办学资质,却开办了6年。同时,希望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理性,不要盲目。
追问监管缺位,当然十分重要,期望家长理性,也是善意的建议。可在笔者看来,对于一些问题青少年的矫正、帮助,需要的不仅是监管,而且是有关部门以及学校承担教育责任。否则六神无主的家长是完全可能病急乱投医的。
据报道,这所矫正学校目前共有9名学生,均因网瘾、厌学等原因被送至该校,分别来自宁波、义乌、温州、衢州和上海等地,而其家长为此每年需支付给学校高达5万元的学费。家长愿意出如此高的费用,可见其对孩子问题的焦虑。这种焦虑,与政府和学校把问题学生简单地推给家长有关,现实中,如果学生因网瘾逃课或者不爱学习,通常的处理办法是,叫来家长,叫家长好好教育,并警告不要带坏了其他学生,有的直接要求家长把孩子带回去。可问题是,这些家长并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
确实,孩子网瘾、厌学问题的形成,大多与家庭教育有关,父母平时与孩子交流太少,不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或者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孩子出现行为偏差。对此,学校可以引导帮助家长改变家教方式,增加与孩子的交流,要有耐心。但有多少家长真能够做到?结果是,工作繁忙、缺乏耐心的家长,总希望有一个机构,能对孩子的行为起到立竿见影的转变作用。而当有机构打着有效矫正、拯救的旗号出现时,似乎就像找到了救星。
这就是魔鬼训练班、矫正学校生存的土壤。如果这一土壤不铲除,在政府高调监管一段时间后,类似机构必定重出江湖——问题学生存在,家长对其无能为力,就有矫正他们的需求——对此,政府部门该做的是,主动承担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责任。
以青少年网瘾问题同样比较严重的韩国为例,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网瘾,并为治疗网瘾埋单。2009年,韩国政府设立了专门针对网络上瘾问题的治疗学校,有关机构希望,让孩子们把时间花在训练和集体活动上,可以有助于重新建立他们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从而协助他们戒除网瘾。2010年,韩国政府进一步决定“开放专门针对成年人的网瘾治疗中心,并将治疗范围扩展到学生和事业人员中”。如果家长身边就有政府设立的治疗网瘾的学校,以及公益机构帮助有网瘾孩子的家庭,家长们还会病急乱投医,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感到孤立无援吗?
另外,我国目前的学校存在“一刀切”问题,所有学校,不管教育对象如何,都采取一样的管理方式。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必须承认,在所有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这样的学生——自律性差,自控能力弱,对于这些学生,就适合采取比较严格的教育管理方式。在美国,私立军事中学从几个世纪前,就开始采取对学生十分严格的管理方式,到了上世纪末,全美出现了第一所实行军事化管理的公立高中——芝加哥军事学院,这所中学的最大特色就是实行军事化管理。学生们统一穿军装,接受简单的军事训练,参加“军容风纪检查”和“点名”等活动,见到老师要敬军礼,还要称其为“长官”。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对那些在不和谐家庭里成长的孩子们来说,军事化的模式,似乎能对他们走向社会打下稳定的根基。对此,有人会担心国内高中采取军事化管理,会扼杀学生的个性,这又是“一刀切”的想法,学校的管理应该有不同,家长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
面对乱象纷呈的矫正、拯救学校,政府部门当然要加强监管,但更重要的是,要为家长分忧,通过政府出资建立公益性的矫正、帮助机构(包括指导家长怎样进行家庭教育);针对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设立采取严格管理措施的学校,供家长选择,这才是积极的作为。(熊丙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