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政热点:民航“拉黑”乘客,谁给的权力

时政热点:民航“拉黑”乘客,谁给的权力

A+ A- 2012-02-27 16:23  |  人民网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近日,一名航空公司头等舱休息室服务员受伤的照片再次引发在民航业内设置“黑名单”的激烈讨论。“我赞成设立‘黑名单’,”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运输服务研究所所长邹建军认为,航空公司是一个企业,它提供的服务也不是满足无限的需求,它只能满足它承诺的、它的成本控制能够支撑的服务。而此前,已经发生多起类似事件,从“下跪男”到“无用女”,再到“掴人耳光”、霸机占机,甚至是把工作人员“从窗子推下楼”……许多民航从业人员呼吁尽快设立旅客“黑名单”。

  是否该给航空公司建个“黑名单”

  赵应昆:面对航班延误,处理态度和措施不当,投诉渠道不畅,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因此旅客采取过激行为,处于强势的航空公司就将其列入“黑名单”,是旅客无奈还是航空公司无奈!那么,对航空公司的“耍无赖”行为,又有谁来给其建立“黑名单”呢?权利的不平等必然导致交易过程中地位不平等,这既是部分旅客采取过激行为的原因,也是一些航空公司肆无忌惮侵犯旅客权益的原因。

  钱报网网友凌心园主:对于乘坐飞机来说,安全是最高原则,部分乘客的不文明行为,不但会对空乘人员造成伤害,更会影响所有乘客的飞行安全。对于这样的乘客,无论是像前两天美联航拒载中国夫妇那样叫警察,还是拉入“黑名单”,都是机长乃至航空公司行使维护航空安全的基本权力,应该支持。但是,这种权力如何行使,如何不滥用成欺压乘客的工具,就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制度的规范,和对制度的严格执行。同时,也要通过制度,对航空公司的责任和义务进行界定,做到权责对等。换句话说,既要让航空公司有权力阻止不文明乘客,也要让航空公司为屡屡晚点的航班和不时丢失的行李付出应有的赔偿。只有如此,才能让航空公司与乘客真正平等,共同构建安全、文明、便捷、舒适的航空环境。

  黑名单是提升旅客素质的制度保证

  钱报网网友谭学武:中国民航欲设拒载黑名单,是对“霸机”旅客行为的约束,旅客有享受服务的权利,同时也应该履行不干扰他人享有正当权利的义务,而部分旅客的“霸机”行为不考虑后果,不仅影响机组人员的正常服务行为,而且对飞机的安全运输也会产生干扰。如果旅客实在做得不像样,而在规范旅客行为的法律又还处在几乎空白的情况下,航空公司对旅客的不当行为进行必要的自助约束,又有什么不可的呢?

  钱报网网友烟雨一蓑:民航实施“黑名单”制度实属无奈之举。面对旅客的无理取闹,作为服务人员的空乘实在无法应付,如果出台“黑名单”制度总可以使其态度得以收敛。为期一年“黑名单”方可解冻,只是起到震慑作用,不影响所谓的人权,仅是为自己的冲动行为付出的代价而已。就像银行推出的“诚信度”,逾期还款三次以上就影响诚信度,乃至以后不可以办理贷款业务,所以不管是什么贷款,人们都很积极的在规定日期内去还款。所以,“黑名单”制度也可以帮助浮躁的旅客提高素质。如果能在制度的保证下形成文明登机的习惯,让“黑名单”上的名字越来越少,这才是民航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也是公众期待的结果。

  谁给了你把“上帝”扔下地狱的权力

  钱报网网友观潮人:并不否认,在乘客中确实存在有无理取闹或违法乱纪现象,但充其量,所涉及的也只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发生在航空公司与乘客之间的矛盾纠纷,无不是因乘客对航空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不满意或不理解而引起,也完全可以通过解释和沟通得到化解的,把这类乘客当成“潜在危险”,帽子扣的也太大了。换句话说,发生在服务领域中的消费纠纷比比皆是,如果其他行业也都如法炮制,将看不顺眼的顾客统统列入拒绝服务的“黑名单”,那还谈什么法治?干脆就来个行业自治得了。

  钱报网网友zhouqiong:我们在网上聊天常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话不投机便把对方“拉黑”,毅然“断交”。也许是习惯动作,民航业居然玩上QQ聊天了,动辄就要把乘客“拉黑”,随便把本是“上帝”的乘客扔下“地狱”。不知道是谁给了民航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显然没有把服务看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不是拒载又是什么呢?在地上跑的出租车不行,难道在天上飞的飞机就行吗?乘客中的确有素质低下的,也有蛮不讲理的,但是他没有给飞行带来什么安全隐患,随便拒载当然不是待客之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