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大学生社团调查让"浮云"听证会难堪

时事评点:大学生社团调查让"浮云"听证会难堪

A+ A- 2012-02-27 16:33  |  光明网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光明网评论员:在通货膨胀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水价、电价等的上涨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11月25日湖南省物价局批准长沙市、岳阳市等地上调水价的“正当”理由,而“更正当”的则是,在水价调整听证会上,30名参与听证会的代表,27人赞同或原则赞同上调水价,3人不赞同或建议暂缓调整。

  但是,一个大学生社团的非官方调查,却给这种“正当性”当头一棒。长沙理工大学学生社团“大禹之子”在听证会后,组织了由水利学院师生共55人组成的队伍,深入社区就居民对水质的满意度、市民对现行水价的评价走访了1000多户居民,结论显示:大部分市民表示,对政府提出的阶梯式水价不了解,有些人甚至表示根本没听说过。对政府拟定的水价,有一半以上认为偏高。

  按理说,由政府部门牵头调研、听证后的结果应当更具信用度,但是,近年来屡屡出现的听证会成涨价会、听证专业户,并没有使政府听证部门建立起坚固的公信力。相反,由民间组织进行的详实、全面的田野式调研,加上作为第三方、没有利益冲突的独立身份,反而使这种调查结论往往可信度更高。当然,对“听证会成涨价会”的质疑,并非是只欢迎降价,不欢迎涨价的非理性态度,而是对虚假听证、被代表的厌恶,对听证会成“演戏”完成预设目的的不认可。

  听证会引入中国时,民众曾对其报以很高期望,但是近几年频繁暴露的各种听证会乱象,几乎完全消耗殆尽了公众最初对听证会的信任和期待。今年6月,东莞市为水价上调邀请公众代表报名参加听证会,而公众却是“零参与”,导致听证会延期;53岁的周正良称自己自2002年以来参加了近20次听证会,被戏称为“听证帝”、“听证哥”;参加听证会的代表选择存在产生方式不透明、代表性不足、公开性不够、专业性偏弱外的问题。

  带着公共政策民主决策“大帽子”的听证会,原来应当是一个各利益方进行观点表达、利益博弈的平台,政府管理部门、服务提供商、消费者等多方应该在公开场合平等协商,制定决策。但现实却是,消费者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发言权,成了听证会中实际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当听证会组织者与服务提供商提前协商出结果,然后花钱雇佣“听证专业户”,三方坐到一起进行的听证会,虽然三方所获利益不尽相同,但是听证会的诉求却是完全一致的。听证会关乎公众切身利益,却因为程序不合理导致听取虚假民意,致使公共政策影响到公众利益,这种“浮云”听证会扭曲了听证会原本应有的决策功能和价值,长期以往,也将破坏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对听证会的不信任,还表现在对公众意见的不尊重上。很多听证会存在现场听取意见,会后忽略意见的现象,而听证会上公众代表的意见,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公共政策,也仍是一个影响听证会公众参与度的实际问题,因此,会前认真选择代表、会上公开辩论发言、会后积极回应反馈,应当是完善听证会制度,听证取得实效的应有之意。

  在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得到日益重视的今天,听证会已经成为公共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听证会制定公共政策,达成社会共识,可以有效减少管理者和消费者的隔阂和摩擦,同时,完善听证会制度也是健全公民利益表达机制,培育公民权利意识,促进公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有效举措。而走过场的听证会无视民意,势必影响公众的参与热情,也将影响公共政策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