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两会与微博

时事评点:两会与微博

A+ A- 2012-03-05 16:14  |  南方都市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摘要: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两会”之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启幕之日,而再过两日,代表中国最高法定议事机构的全国人大也将拉开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帷幕。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两会”之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启幕之日,而再过两日,代表中国最高法定议事机构的全国人大也将拉开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帷幕。依照惯例,在接下来十余天的会议中,涉及全年乃至今后数年的很多重大决策与规划,包含国民经济、政治制度、民生保障、国防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议题,都将在会议上接受代表和委员们的讨论、质疑、反思、修正、表决。

  作为一年一度的重要决策会议,同时又倚靠着当下利益不断多元、分化的时代背景,“两会”的受关注程度日益升温。这些年来,从一般民众到各个媒体,每年对于“两会”期间各个议题的讨论都日渐热烈。尤其是近两年诸如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兴起之后,网民与网民之间、网民与意见领袖以及媒体之间的互动剧增,使得微博成为整个舆论的发酵地,有关 “两会”的讨论,也是异常火爆。而各大微博平台纷纷推出的诸如“围观两会”、“两会微访谈”等关注形式,也早在“两会”召开之前,就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网民意见与相当的人气。

  毫无疑问,这已经是一个全民议政的时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赋予了人们发声的能力,而与此同时,从改革开放至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人们的观点、利益开始越发趋于多元,彼此之间的碰撞和摩擦也在规模上不断扩张,可以说,民众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并且不缺乏表达的能力。不过,如果从既有的政治表达渠道进行考察,现行的正式制度显然无法满足民众不断喷薄的表达吁求。

  这里的原因首先在于我们国家的人大与政协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时间上的不足使得很多社会议题被集中汇聚;而另一方面,由于全国人大代表是一级一级选举出来的,让很多普通民众的诉求无法更直接地传递;再者,目前的人大代表并非专职代表,在兼职的情况下,受制于时空条件,代表们对议案的准备势必难以令公众满意。

  当然,对于“两会”本身和数千位赴京参会的代表委员而言,尽可能广泛地吸纳民意,收集民情,肯定是一个基本目标。因此,如何在公众拥有表达欲望和能力,但缺乏表达渠道的情况下,让“两会”与民众更贴近,让代表委员与民情民意更紧密,从而探索出一条新的沟通、表达通道,绝不仅仅是民众自身的期待,更是“两会” 的初衷和目的。毕竟,“两会”召开的目的原本就在于提供一个利益博弈、观点交锋的平台,在博弈和交锋中,最终促进公民权益的扩展和国家利益的实现。

  正基于此,扎根民间的微博和汇聚各界精英的“两会”理当有更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既可以是会议官方的,也可以是与会代表的。就前者而言,虽然目前尚未见到有官方微博出现,但随着媒体的积极介入,但凡能够允许媒体介入的场合,相信会场的情况会被第一时间发布在微博上。而对于代表委员们而言,已经有上百位与会者开通了微博,知名博主、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早在2月20日便在微博上征集网民对两会的建言,他表示届时将带着网民的建议赴京议政。类似的代表可谓不一而足,虽然在实际效果上我们目前还无法预测究竟,但这样一种姿态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代表乐于倾听民意的一面。

  一方是早已制度化、汇聚各界精英的全国性议事大会,一方则是略显纷乱、根系草根阶层的微博。因为正式制度的短板和微博本身的崛起,最终促成了二者的连接,但显然,这并不意味着民众能够真正进入决策,而在于呈现了整个社会公众对于表达本身的亟需与渴求。这样一种现象,是在告诫所有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倾听民意,体察民情,对公众负责,这是一种不容辩驳的责任。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履行好这一责任,代表委员们不仅仅要贯通两会与微博,更要在履职期间,及时传递民众的诉求乃至修正民意表达诉求的正式渠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