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把三公经费公开向深度广度推进

时事评点:把三公经费公开向深度广度推进

A+ A- 2012-03-07 10:52  |  人民网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各级政府要更加注重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全国政协副主席、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在政协分组讨论时说:“如果我们紧一紧、省一省,作风方面稍微改进一下,一年省几千亿元是不成问题的。”(3月6日新华社报道)

  监督政府怎样花钱应是两会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也是民众对两会寄予的深切期望。“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改进政府作风、严控三公经费,首先需要增加三公支出的透明度。2011年可谓三公经费公开的“开局之年”,中央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首次公开三公经费。尽管显得粗枝大叶,离民众期望距离尚远,但抛砖引玉、功不可没。

  在看到和肯定进步的同时,三公经费公开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以更大的决心和诚意向深度、广度推进。正如监察部马馼部长所说,今年三公经费公开将有更详细的要求。去年的三公经费公开,各部门、各地方说多少就是多少,数字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核查审计三公经费账目,尽早消除民众的疑虑。此外还要在公开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机制,看看三公支出是否存在铺张浪费,如果三公支出虚高则应责令整改,乃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目前的三公经费公开只是“小口径版”,仅限于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对于国企、非全额拨款或无需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如公立医院、学校等),还没有要求其公开三公经费。毋庸讳言,有的国有企事业单位铺张浪费,已经到了让民众忍无可忍的地步。比如,中石化原董事长陈同海,除了个人贪污近2亿元,平均每天职务消费高达4万元;国家电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借“车改”之名,为全系统约300名副处级以上干部配备公务自驾车……

  一些公立医院、学校花钱也是大手大脚,还不断向民众多收费、乱收费,推高学费、医药价格。实际上,国有企事业单位也是通常意义上的“公家单位”,其车辆购置、业务接待、人员出国都是花“公家的钱”,其三公经费理应向社会公开。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是一个滚烫的热词。前不久温家宝总理也指出:“政府工作的中心就是民生。”做好民生工作需要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勤俭执政,要求国有企事业单位厉行节约——— 作风稍微改进一下,一年就能节省几千亿元,可以解决多少民生问题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