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如何化解养老金入市之忧

时事评点:如何化解养老金入市之忧

A+ A- 2012-03-22 14:15  |  人民网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社保基金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广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资金1000亿元。

  “卖掉种粮,饿死老娘”。养老金被称为老百姓的养老钱、救命钱,一旦入市血本无归或大大缩水,与卖掉种粮何异?正因为如此,养老金入市一直受到公共舆论的狙击。对此,不妨采取更恳切的态度化解公众焦虑。

  首先,应厘清,所谓的入市并非入股市,或完全“入股”。中国股市多年来表现不佳,颇为凶险。但此次广东养老金确实不是进入股市,这一点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说得很清楚。当然,现在不进入股市,不意味着以后不进入股市,为了保证养老金进入股市的安全系数,就需对股市积极整改与规范,打击腐败与违法操作等现象。

  其次,充分尊重民意。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老钱,如何支配,应该先听取专业人士以及老百姓的意见,并真正尊重老百姓的意见。养老金被委托经营,不是小事,既是民生大事,也是重大决策,如果多一些开诚布公的讨论,老百姓的民意充分释放与发酵,也许就会少一些怨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后续或有更多省份签订类似协议,就更需要倾听公众意见。

  再次,充分论证。谁也不愿意看到养老金亏损的不良现状,问题是,养老金投资了国债、银行存款、企业债、金融债等有固定收益的产品,是否就能迅速改变亏损态势?如果改变不了怎么办?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两会上曾表示,对于公众关注的养老金入市问题,相关部门正在论证养老金投资办法,现在,论证过程不妨公之于众,以降低公众的疑虑。

  最后,成立得力的监管机构,并让公众参与监督。有学者建议,对社保基金安全性的监管重点应放在对各种投资方式及投资工具的比例、最低投资收益率的控制上,审计监督也应立足于安全性。监督的多元化,有利于保证养老金的安全,但是目前,亟须构建让公众参与监督的平台,别让老百姓只在外围打转。

  不必妖魔化养老金入市,也不必淡化养老金入市对公众的心理冲击。只有充分论证、开诚布公、尊重民意,并强化监督,才能逐渐打消公众的疑虑与不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