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别折腾得“节将不节”

时事评点:别折腾得“节将不节”

A+ A- 2012-03-28 17:25  |  北京晚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天,国人纪念传统节日、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纪念的对象和深刻内涵,也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生活方式和文化取向。纪念传统节日,本身就是对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继承和传扬。

  可是,有些专家偏偏想要“推陈出新”。3月25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人文学者李汉秋前不久提议:“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父亲节,倡议中华父亲节设在重阳节。”这位学者还表示:“当我们未设中华母亲节、父亲节、情侣节时,此类主题洋节就会成为年轻一代的‘文化记忆’。当我们四月初二过中华母亲节、重阳节过中华父亲节、七夕过中华情侣节之时,我们已经承担起延续中华文化记忆的历史重任。”

  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重阳节这天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这一天,家人朋友要一起登高、赏菊、佩茱萸、放纸鹞、吃重阳糕还要饮菊酒,用以避灾除祸。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就是重阳节那一天思亲的感受。

  建立“中华父亲节”、“中华母亲节”、“中华情侣节”的建议,其实并不是李汉秋专家刚刚提出的。在刚刚过去的“两会”期间,就有不少代表作此建议。以四月初二孟子的母亲生日作为母亲节、以九月初九重阳节作为父亲节、以七夕作为情侣节的提议,提议的内容基本一致。

  让人心里不甚明白的是,类似重阳、七夕这样本来寓意丰富深刻的中华传统节日,为什么要画地为牢地变更为内涵单一的父亲节、情侣节?重阳节本有敬老、尊老的含义在,若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广泛的普及,那么在这一天,任何一位父亲母亲都会得到儿孙的关爱和祝福。而七夕本来就是情侣、夫妻间彼此表示情爱的日子,改称情侣节,只能让人感觉多此一举。另外,给重阳、七夕等传统节日做此等“变革”,不仅称谓上远逊古人之含蓄雅致,更会让人产生一种跟风西人、毫无文化自信的感觉。

  把祖辈传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尽量保存下来,传给我们的后代,是今天中国人最起码的文化责任。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最应注意普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加强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发掘和宣传力度,而绝不是把传统节日“改革”得不中不西、不伦不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