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泄题疑云”何以久驱不散?

时事评点:“泄题疑云”何以久驱不散?

A+ A- 2012-03-30 14:47  |  人民网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近日,教育部称研究生招考作弊案主要嫌犯已抓获,要求招生单位和有关部门强化复试考核。备受关注的研究生考试“泄题门”事件,已经持续发酵两个月之久。

  不仅如此,除研究生考试之外,包括会计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国家级考试也多次被曝出现泄题,特别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经连续第六年、第十二次被指疑似泄题。

  尽管上述“泄题门”事件有些仅仅是传闻,是否确有其事还没有定论。但是国家级的考试,如此高频度地深陷“泄题疑云”,却足以引起重视。

  考试本来是一种公平有效的选拔手段,一旦出现作弊,不仅择优选拔的初衷无从实现,对公平也是重大的打击。部分人的不道德甚至是违法行为,不仅侵害了广大考生的利益,甚至会吞噬考试制度的合法性和公平性,造成相关组织部门的信任危机,助长了社会公众对于公平损失的焦虑。可谓是多输之举。

  既然考试作弊有如此之大的危害,那么对于破坏考试秩序,影响招考权威和公平的行为,自然应当予以严厉的打击和管理。更加严格的保密管理,更加严肃的考场纪律,更加透明的招考制度,无疑都是必备之举。

  作弊之所以屡禁不止,除了管理疏失之外,更有其现实的原因。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一种倾向:即人们对考试过度依赖和关注。升学要中考高考,大学毕业要过四级,找工作、评职称要各种资格证书,几乎无所不能考,无所不须考。这种现象的背后,虽有出于公平的考量,但更多反映的是用人单位人才选拔观念的偏执和落后。简单直接的“一考定乾坤”,有时并不利于有才干的人脱颖而出,甚至会将考试的初衷扭曲,催生出一大批依靠考试食利的群体:补习教材、培训课程满天飞不说,一些人更直接打起了考题的主意。可以说,正是这种对利益的追逐,让一些人铤而走险泄漏试题,也让一些人冲破自身的道德底线,依靠这种方式赢得考试。

  对于考试,我们实在应该换换观念:在评价体系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合理的人才评价选拔体系,考试作为一种手段,应当使用,但不应刻意强化,各种证书亦不宜拔高,以免催生出令其变质的利益泡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