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为民间金融正名的里程碑意义

时事评点:为民间金融正名的里程碑意义

A+ A- 2012-03-30 15:10  |  人民网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多年来,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都呼吁,不能把民间金融排除在主流金融业之外,比如在浙江吴英案中就有不少学者认为,吴英案反映了被排除在主流金融秩序以外的民间创业者的无奈。“问题的根源在于金融业的垄断,你把金融业垄断起来了,老百姓的钱就没地方去,一方面钱很多,一方面借钱还借不到,就是你金融业出了毛病。”让民间资本堂堂正正地进入金融业,能够助推金融业多元化,充分竞争才能使金融业健康发展。

  这次金融改革的意义,不止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开辟通道,为民间金融正名的积极意义还体现在,这可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带来曙光。众所周知,在温州业界存在两个“一大一难”,一个是民间资金量大,但投资难,因为投资渠道少;一个是中小企业数量大,但融资难,因为不受银行眷顾。由此必然带来巨大恶果,关于这一点,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说得很清楚,“近年来,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如今,让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为民间金融正名,比如可以直接改制为村镇银行,可谓一箭双雕,既利于民间资金投资难,更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了这两难,就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产生民间借贷危机的制度根源,为温州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制度保障。

  当然,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开辟快车道,并不意味让民间金融野蛮生长、脱轨而行;发展民间金融,能够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也不意味着银行仍然嫌贫爱富、嫌小爱大,在房贷时只盯着大企业、国企,银行等金融机构应青睐中小企业,正如温总理所称,金融机构要同企业更好地联系,金融家应当是企业家,不能把企业当成唐僧肉,而应该是伙伴关系。

  中央把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在温州市,有着充分考虑,即“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且温州一些中小企业主跑路现象此起彼伏。其实,温州只是一个切片,我国尚有不少地方同样存在中小企业主跑路现象。期待温州金融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便于在其他地方推广,更期待,为民间金融正名成为一种共识,不独金融业,在其他垄断性行业领域,也真正让民间资本进入,破除“玻璃门”之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