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比“狼”更难捕获的或许是真相

时事评点:比“狼”更难捕获的或许是真相

A+ A- 2012-04-04 09:18  |  人民网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据《齐鲁晚报》等媒体报道,这几天,山东枣庄“野狼伤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跌宕起伏。3月23日,滕州当地称活捉一只白色“母狼”,但随后有居民称这只“狼”是自家的哈士奇狗,专家也鉴定这只动物确为哈士奇。目前,滕州市林业局公安科已将这只饱受争议的“狼”带走进行鉴定,称鉴定结果将向社会公布。

  从当初的“该不该开枪打狼”,到如今的“打的是狗还是狼”——这一公共事件还真有点儿戏剧性。地方部门说打的就是狼,市民说打的是我家的狗,专家有的说是狼、有的说是狗……一时间,媒体忙不迭地普及哈士奇和狼的区别。但知识是知识、真相是真相,滕州警方打死的究竟是什么、带走鉴定的又是什么?答案显然只有一个。

  “狼来了”,人心惶惶;狼死了、狼被抓了,却可以锣鼓喧天。这当中,有一点恐怕是肯定的:狼越是凶狠歹毒,越是映衬出“灭狼”者的劳苦功高。但无论是狼是狗,肯定有人犯了错误。

  所谓“知错即改、善莫大焉”,地方职能部门又不是研究狼群的动物专家,何况专家也有不靠谱的时候,所以就算认错了狼或狗,也谈不上多大的错误。诡异的是相关部门的神秘与犹疑:第一,3月27日上午9时,一辆带有“森林消防”字样的越野车驶进滕州市人民公园动物园,七八名工作人员前往狼舍,但当他们看到记者后,却匆匆离开;第二,饲养“疑似白狼”的工作人员说,“现在上面给的压力大,什么都不让说、不让问……”;第三,滕州警方及林业等部门对外界的打探讳莫如深,枣庄当地有关负责人甚至表示,社会关注度大了“让他们非常被动”。

  心底无私天地宽。越是回避,越容易造成流言发酵传播。目前,民意的揣测无非有二:一是官方确实搞错了,碍于面子,又死不认错,于是推诿塞责,或者还在想法子暗度陈仓;二是其实有关部门早就心知肚明,只不过抓了只“替罪狗”来李代桃僵,给自己博点面子和成绩。但既然事件铺陈到这个分儿上,谎言恐怕只会越扯越大,最坏的结果是需要用另一个更大的谎言来圆谎,最后终于无可收场,公权斯文扫地。

  认错很简单,但要指望一些公职部门认错,其实挺难。在此前的一些冤假错案和公共事件中,有关部门不时展露“扯谎不脸红”的底气与演技,“引咎辞职”喊了多少年,但城门失火的时候,最后检讨的多是“池鱼”。

  尊重真相,让坦承成为面对争议、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公众期待,也是公职部门应该努力的方向。

  这世间,比狼更难捕获的,或许是事件的真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