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一篇论文何以逼辞一位总统

时事评点:一篇论文何以逼辞一位总统

A+ A- 2012-04-05 15:43  |  人民网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总统抄袭事件”能画上圆满句号,是因为社会上有“发现机制”,利益关联学校能公正地作出回应,以及竞争政治的存在。

  据报道,4月2日,匈牙利总统施密特·帕尔因论文涉嫌抄袭辞职。在5年一任期的总统位子上,施密特刚坐满一年半的时间,他也成了匈牙利近15年以来,第一个没有任满一届就中途被迫下台的总统。

  施密特在年轻时候,曾在两届奥运会上两获奥运金牌,为国争光。他还担任过显赫的国际奥运会委员,之后服务于政府公职,先后担任过体育部副部长、驻外大使、欧洲议会副议长、匈牙利国会主席。他当选为总统,可谓民望所归,人心所向。

  但这样一位“功勋人物”,却因一桩20年前的“旧事”而令其政治生命走向终结。今年1月,有人在网站上披露,施密特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母校泽梅尔魏斯大学于3月27日公布正式调查结果,证实施密特博士论文多处抄袭了德国和保加利亚学者的论文。泽梅尔魏斯大学最高权力机构通过投票,决定撒销总统的博士学位,相当于从其“校友榜”中销掉了或百年一遇的“总统校友”。

  为了保住总统大位,施密特曾做了努力。他声称学校并无权剥夺其学位,要提起诉讼维权。为了切割曾是“功勋人物”的他与“旧事”的关联,他声称抄袭事件与担任总统并无关系,“抄袭旧事”毕竟是学术规范问题,非其利用公权力所为。在施密特所在党“青民盟”与执政伙伴“基民党”绝对控制的国会里,只要施密特“恋栈”,反对派责令其辞职走人的呼声,很难得到国会以弹劾等方式的实质回应。

  显然,施密特的辞职,为“总统抄袭事件”画上圆满句号。纵观事件前后,首先是因为社会上有“发现机制”,能不受阻碍地揭丑;其次,利益关联学校视学术尊严为最高价值,能公正地作出回应,不因“事关总统校友”而有所偏袒,“抄袭”的认定,等于毁掉了总统职位所应持有的最高公信与操守;第三,竞争政治的存在,客观上为执政党选出的总统多了几重监督与制衡。

  需要提及一点的是,是施密特本人重新发现了“总统的价值”,捍卫了“总统的荣誉”,并把个人的得失服从于国家的利益。在匈牙利,总统是议会总理制下的一个荣誉性职位,它代表着国家的团结,是超党派的。正如施密特所言,“抄袭旧事”令国内出现分歧,有损于总统形象,他唯有辞职才能恢复总统之价值。

  一桩论文抄袭的“小事”演变成总统辞职的大事,其中固然有党派政治角力等因素,但各方包括施密特本人对学术和政治伦理的捍卫与遵守,或许更值得深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