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高晓松体”,几多抱怨几多自嘲

时事评点:“高晓松体”,几多抱怨几多自嘲

A+ A- 2012-04-06 10:16  |  工人日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近日,音乐人高晓松在微博发文力挺退出微博的舒淇,其“我们这个行业,卖身卖艺卖青春,用欢笑泪水,献爱与自由。从未巧取豪夺,鱼肉乡里,干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的表达,引网友纷纷效仿,开始撰写自己行业版本的辛酸史。(见3月28日《环球时报》)

  一时间,各行各业的“接龙填词”版本次第而来。网编版说,“我们这个行业,卖文卖命卖青春,用深夜周末,献页面更新。从未巧取豪夺,鱼肉乡里,干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工程师版说,“我们这个行业,费脑费心费身体,用辛苦和健康,修路架桥供大家脚底舒服……”企划版说,“我们这个行业,卖idea卖命卖青春,用深夜周末,献应用数据……”

  “高晓松体”如此之火,引无数网民竞折腰。在这场微博转发和改编的狂欢里,人们用自嘲和调侃,表达着各自对于生活的理解:你我的风光注定永远不可能是鲜花锦簇,泪水滂沱往往是一种工作常态。

  有人说,在不同版本的遣词造句里,其实是一种弱势心态在蔓延;也有人说,抱怨本就是职场人的一种通病;还有人说,看了这样的调侃,方能体会“理解万岁”有多么重要。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关于自己的“高晓松体”。在看似网络狂欢的背后,其实是对自己行业和工作状态的一种个性总结,抱怨也是一种放松,自嘲更是一种解脱。

  其实,在各行各业的“高晓松体”里,矫情并不多见,愤怒也未露面,更多的是一份过得下去的宽慰和大家都不容易的感喟。尤其是“从未巧取豪夺,鱼肉乡里,干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似有所指,却并不泄愤。

  生活不易,在充满着淡淡忧伤和真诚辩解的“高晓松体”里,不妨互道一声:“辛苦了!理解万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