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月嫂“天价”不足畏,职业德性当关

时事评点:月嫂“天价”不足畏,职业德性当关

A+ A- 2012-04-12 13:52  |  人民网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龙年生子,有点伤不起。据媒体调查,在北京上海等地请一位“金牌月嫂”,月薪已超过1.5万元。这样的身价让一个经过多年专业培训的医学博士和妇产科医院里那些时时需要起夜照顾产妇、婴儿的医护人员都觉得心理不平衡,不可思议。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去新妈妈们汇聚的一些网络论坛走走,就会发现,高价请了月嫂的年轻父母们中,时时有人吐苦水,说被吹得如何十八般武艺齐全的月嫂,如何让妈妈们在月子里失望添堵。

  这样的媒体报道、议论,是否会让准父母们变得更理性,是个未知数。可以肯定的倒是,在月嫂这件事上,人们的焦虑、纠结还会增加,对于月嫂从业者良莠不齐、难辨真伪的担心,极有可能会进一步推波助澜,让“金牌月嫂”的价格继续被炒高。

  应该说,这是一个失去良好秩序和客观评价体系、个人的理性消费观念和现代职业道德的发育远远跟不上市场经济前进脚步的浮躁社会,必然会出现的乱象。

  仔细分析一下,“天价月嫂”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月嫂或保姆行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状态,其价格完全是随行就市:起点低、技术含量少的钟点工或家务保姆,报酬也较低;吃苦耐劳、有职业经验和精细服务技能、品行赢得多家雇主好评者,收入自然会高出一筹。那些抢手的“月嫂”能拿到“高薪”,固然有其护理婴儿、产妇的专业技术、培训成本等因素,更多也是由于从业者需要比普通家政人员透支更多体力精力,十分辛劳。况且,能收入“天价”的毕竟是极少数,正如明星大腕们生子要花费数十万元预定贵宾房、住月子会所,普通百姓支出千元住小医院,结果其实一样。

  不过,对于“一对夫妇一个孩”的社会来说,“月嫂”消费的确易失理性。数千至上万元的开销,虽然昂贵却属“一次性消费”,如果不想让“月子”坐得辛苦、初生婴儿护理出什么岔子,工薪族们咬牙踮脚仍然支付得起。真是“天价”到望洋兴叹的地步,人们恐怕自会退而求其次,选“银牌”、“铜牌”月嫂,甚至干脆打“婆婆妈妈牌”、关起门来自助自理了。

  “月嫂”问题的关键,在于职业鉴定、评价体系的缺失和市场混乱,让“一次性消费”的雇主们难于判断,很可能出了高价也并未买来省心。眼下中国许多职业市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对包装炒作的注重,远高于职业品德、职业习惯的细致培养;只计较“身价”、谋求厚利,却没有一流职业人士应有的敬业精神与职业素质。这一点,从国内的大牌球员、职业经理人到门槛极低的家政行业,莫不可见。

  面对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假冒伪劣,政府部门最常做的是感叹“人手有限”、“没有检测设备”和谆谆教导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面对混乱、失序的市场,如果也只是谴责“月嫂公司”的炒作、无良,或者如某些行业管理人士所说,不加干预,等待市场自然成熟,或是干脆要求年轻父母们“自立自理”,都有不作为的嫌疑。职业精神是现代社会道德中最重要的一块基石,应予高度重视。政府的管理应当研究如何督促各个行业建立自律、约束规范,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训、激励,作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