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点:“营养午餐”不能沦为一桩生意
自3月1日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近日接连发生3起学生营养餐安全事件。记者调查发现,当地个别学校在实施营养餐上力不从心,承包给企业又监管不力。(4月15日《京华时报》)
学生享受国家补贴的免费午餐,本是为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没想到却遭遇食物中毒。其实,这已不是第一次“出事”。前不久,有的学校将营养餐补助用于购买主要成分是“水”的水牛奶,供货商在3元补助中赚取1元;有的学校则直接将2元钱发给学生,剩下的1元钱去向未明……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营养午餐的发起人邓飞的分析可谓切中肯綮。邓飞认为,原因无外乎三点:第一,当地不知道如何操作正餐供应,索性外包;第二,当地过于贫困,无力配套食堂等执行正餐供应;第三,个别官员试图从中渔利,故设法抵制正餐,坚持采购。
一旦外包、实行采购,地方政府再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那营养午餐自然就可能成为人人得而食之的“唐僧肉”,沦落为一桩生意。营养午餐沦为生意,其公益性必然淡出;反之,逐利性、功利性,不择手段追求利益最大化必然成为其主要基调。沦为生意,营养午餐也可能成为又一项特殊的资源,成为某些官员“发家致富”的筹码。其中,暗箱操作、圈钱交易在所难免,送到官员嘴巴里的肥肉,必将从孩子们免费午餐的饭碗中出,官员口中的肉越肥腻,孩子们饭碗中的营养注定越稀薄。
孩子们的餐桌营养、安全保证不了,不仅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发育,还会导致其他疾病,这自然有悖营养午餐的初衷。这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配套的详细执行措施、监管机制,让营养午餐重新回归公益之路,而不能沦为一桩生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