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警惕“村级市”不适当扩张

时事评点:警惕“村级市”不适当扩张

A+ A- 2012-05-10 10:51  |  羊城晚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5月8日上午,河南濮阳西辛庄村“合并”附近的15个村,正式宣布成立村级的“西辛庄市”。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强调,这个“市”一没有公务员,二不设行政机关,成立后行政建制还是一个村,说到底就是一个由15个村组成的农村社区。

  这个所谓的“全国首个村级市”,是民间自发的,西辛庄村周边十几个村子的村民按了手印,主动向先富裕起来的西辛庄“投靠”。这种超越行政建制的“村级市”,在李连成提出概念之初,就引发了激烈争议。反对者认为西辛庄犯了“致富幼稚病”或“自我膨胀病”,有专家更直斥其为“扯淡的改革”,是“瞎胡闹”。而支持者认为,这事体现了农民渴望城镇化的诉求,西辛庄有望成为新型农村社区的一个样本。

  看了视频,在挂牌仪式上,李连成宣布“西辛庄市今天成立了”的口气与手势,像是刻意模仿某位领袖,还真给人一种“膨胀”的感觉。不过,正是这位有点张扬的农民,唱着“吃亏歌”,吃亏吃苦在前,带领村民经过20多年的奋斗,把一个只有900亩盐碱地的贫困落后村庄,建设成为一个拥有20多家企业、拥有自己的医院与学校的高福利电气化新村。这样的“膨胀”不如说是一种豪气,是一种“让村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城里有啥俺有啥”的自信。

  农民当然有冲破城乡二元结构,选择“就地城市化”的权利。有人说“中国无农场,美国无农民”,中国90%的土地由两亿多农户经营,美国90%的土地由17万农场主经营,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困境使“三农”问题极为突出。就地城市化,让部分劳动力不再进城,不失为一种城市化的创新方式。

  事实上,西辛庄无非比较“高调”,率先提出了“村级市”的概念而已,新型的村级机构早已存在,比如江苏的华西村,其村级机构就叫做“华西新市村”。无论规模还是实力,华西村更有资格称“市”。就此而言,多出现几个“村级市”,在农村建立一些以经济为中心的新型社区,改变劳动力就业途径,促进农地上承载的过剩人口实现非农转移,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就地城市化”的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它意味着土地资本化的范围扩大了,意味着土地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破坏可能更严重。欧美国家往往采取财政补贴休耕限产的方式,极力保护与生态相关的农业资源,我国的土地则不是“休耕”,而是往往被工厂与商品房占领。西辛庄乐于接纳周边十几个村庄,就是因为统一规划管理,“就可以拿出更多的地来建楼、建工厂”,可以进一步招商引资,可以美美地“开发房地产”。因此“村级市”让人警惕的,不是自我“膨胀”,而是很可能不适当的“扩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