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用“前程”担保不如用证据说话

时事评点:用“前程”担保不如用证据说话

A+ A- 2012-05-17 17:27  |  凤凰网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14日,云南巧家召开“5·10”爆炸案通报会。巧家公安局局长杨朝邦称,以一个局长的名义和自己的前程来担保,赵登用就是此案的嫌疑人。

  截至目前,无论巧家警方出示的赵生前日记,还是留言等记录,抑或是有关其夫妻之间感情不是很好的说法,都完全不足以证明赵登用一定是爆炸案的元凶。看到巧家公安局局长以自己的前程来为赵登用是嫌疑人“背书”时,我不禁笑了。

  略知些法治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刑事案件上为一个人定罪,决定该人是否犯罪嫌疑人的关键,不是某个官员的个人前程和人格,更不是这位官员的官职,而是实实在在的证据。如果没有最为直接的证据,那么就算是相关的材料准备得再充分,所有的一切设想,也只是建立在缺乏证据的推测之上,这样的推测值得怀疑。

  平心而论,虽然巧家警方在案发之后召开了几次发布会,并公布了有关赵登用的一些资料性文本,但公众一直疑虑重重。这并非公众不相信巧家警方,而是巧家警方直到现在也拿不出一个能令人心服口服的直接证据,正因为缺乏直接证据,当杨朝邦局长以自己的前程进行所谓的担保时,无疑是不合时宜的,也不妥当。

  “5·10”爆炸案给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伤害,因此深挖爆炸案发生的原因,揪出元凶极有必要。只有找到真正原因,有关部门才能对这起广受关注的案件给出一个合乎情理的解释。司法判案,讲究的就是一个证据,没有直接证据,任何人任何形式的担保都弱不禁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