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点:萝卜招聘盛行缘于“权力带泥”
近年来,中国各地不断出现的“萝卜招聘”现象引起了公众的极大不满,更有人称中国公务员是“世袭制”。这些遭人诟病的事件,大多是通过举报而非自查的方式引起公众关注,并且在“东窗事发”之后也鲜见有关单位领导和组织者被问责。
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象,本质是现象的内在属性。出现“萝卜招聘”现象,是招聘制度挖下的“坑”与带泥的权力的一次播种。招聘制度在先,“萝卜招聘”在后。招聘制度挖出可以播种萝卜的“坑”,并且微环境很适宜其生长,与此同时,“萝卜招聘”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品种”,不断增强“免疫力”。前者凸显“制度轨迹”,后者见证“世袭”的力量与能量。
从目前情况看,“萝卜招聘”基本上依靠媒体监督的力量曝光,曝光后,相关部门会采取一系列行动“拔萝卜”。拔掉一个萝卜,更多的萝卜种子正在播种。这种“拔萝卜式”查处,其威慑力十分有限,不仅没有起到“拔出萝卜带出泥”的预期效果,而且还可能刺激“萝卜招聘”遍地开花。侥幸可能是最原始的动力,招聘的制度性诱惑或是最强劲的驱动力。
在就业上,官员的子女有着先天优势。“父母的社会地位越高,拥有的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动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其子女求学和就业服务的能力越强”。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文东茅认为,家长甚至可以“直接通过关系和权力决定子女的就业”。“行政管理人员子女的工作落实率要比农民子女高出约14个百分点”。
官员世袭、阶层固化是公平社会的“天敌”,蚕食着公平竞争的市场就业体系。从理论上讲,招聘制是打破世袭、松动固化的制度性土壤,可以种下公平的种子,长出正义的苗。然而,权力不甘寂寞。“萝卜招聘”之所以“根深叶茂”,关键在于有着赖以生存的“营养”———制定招聘规则,确定招聘程序,集“运动员”与“裁判员”于一身,融“执行者”与“监督者”为一体。权力浸进“淤泥”岂能不染?
清洗权力“淤泥”,确保招聘洁净。带泥的权力,尤其是淤泥的权力,必须进行“清洗”,让其不得不“洁身自好”,这里面涉及权力的规范使用、接受监督与问效问责等。同时,公正、公开、公信要成为所有招聘制度的品质。制度的品质提升很关键。有观点认为,“公开招聘制度”是剂良方,因为在制度设计上,公开招聘制度不仅注重程序的完善、操作的透明,同时也重视监督机制,强化了社会和舆论的监督。消除“萝卜招聘”,公正的程序是基础,透明的操作是关键,严格的监督是保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