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变现”不能饥不择食
背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基层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山东省东平县以建设文化强县为突破口,实施文化“顶天立地”工程,把文化“软实力”变成县域经济发展的“硬实力。”
访谈嘉宾:
山东省东平县县委书记 赵德健
本报评论部:文化正日益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驱动力量。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构成了文化的有机体,使文化既是社会进步的智力支撑,又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数。在县一级的层面,如何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赵德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和主攻方向。东平县的“顶天立地”工程,是着眼于文化的本质属性而提出的。所谓“顶天”,就是培育文化产业大项目,提高集约程度,发挥规模效应,以文化项目的发展带动文化产业的勃兴,让文化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所谓“立地”,就是完善文化设施、创作文化产品、壮大文化队伍、开展文化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
“顶天立地”的文化发展路径,走出了经济欠发达县建设文化强县的新路子。目前,我县文化企事业单位发展到292家,基本形成了半小时公共文化服务圈,文化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
◇资源优势如果发掘不出来,就是失职
本报评论部:在人们的印象里,基层县一级在文化发展中往往很难搞出名堂。东平县这些年的文化产业发展有声有色,改变了人们的这种印象。东平是如何发力的?
赵德健:十七届六中全会鼓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各地各级政府都是个利好,基层县一级也应该有自己的作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转化得好,能带动旅游发展,拉长产业链条。
东平县有深厚的文化积淀,700多年前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了这里的繁荣。这样的资源优势如果发掘不出来,就是失职。为此,我们提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项目带动、文旅交融、多元发展”的思路,重点规划和建设了水浒文化产业园、运河文化产业园、白佛山文化产业园三大园区,以及水浒影视城、东平古城、文化发展中心等“大块头”项目。新版《水浒传》的热播,让东平文化项目迅速进入效益“变现期”,几十部影视剧相继在这里完成拍摄,“平时打理农田、抽空去当演员”成为附近农民的新变化。我们还打造了中国首家以水浒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室内演出剧《水浒天风》,以及大型声光电演艺节目《圣水观音》,提升了文化旅游的层次。
◇让资本和资源结缘,文化产业才能活起来
本报评论部:文化产业发展往往见效慢,政府和社会资本舍不得投入,这种资金瓶颈如何破解?
赵德健:文化要形成产业,必须进入市场。以多元化投资方式和灵活的市场化运作,使资源找到资本,让资本发现资源,文化产业才能由“软”变“硬”。
东平每年为文化发展基金注资1000万元,以资助、贴息、奖励等方式对文化项目予以扶持。为引导社会投资,积极开辟三种“财源”:以股权换资本,以经营权换资本,以资源换资本。县大剧院由开发商垫资8000万元建成,我们将经营权出让给开发商,预计5年内即可收回投资。今年以来,续建和新上文化项目30个,到年底可完成项目15个,完成投资额40亿元。
◇用老眼光看待文化,会贻误发展时机
本报评论部:在很多地方,一谈发展地方经济,人们首先就想到招商引资,搞工业,而很少考虑文化项目;不少人忽视文化的经济价值,使文化变成一种纯粹精神的东西。如何看待和扭转这些认识误区?
赵德健:把经济价值和物质利益排除在文化之外,使文化变成一种纯粹精神的东西,是狭隘的认识。在现代社会,文化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赋予文化的一种新的特征与功能,具有促进文化事业和适应市场需求的本性,能够在推进社会文明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效益。再用老眼光、旧观念来看待这个问题,就会贻误发展时机。
要扭转认识上的误区,必须把文化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谋划,切实改变一提发展经济就去招商引资搞工业的习惯思维。一是依托地方资源,体现文化特色,通过差异化竞争赢得优势,我县影视产业就是依托水浒文化发展起来的。二是遵循文化规律,实现产业突破。文化是有生命的,要发展文化就要维护适宜的文化生态,同时把坚守社会效益作为底线;三是着眼深度开发,拉长产业链条,不能仅仅靠卖几张门票。要丰富完善旅游项目,开发新型文化产品,创造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主题。
◇发展文化产业,要防范“投资饥渴症”
本报评论部:当前基层文化发展,既有自己的独特资源,也面临很多不足。如何看待这些不足和问题?
赵德健:当前我们在文化发展方式上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文化布局上,大中城市文化设施和服务相对集中,而农村、基层很薄弱,基本的“文化温饱”难以保障;在文化结构上,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都不尽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低,适合大众消费的优质文化产品还不够多;在产业集中度上,存在散、小、滥的问题;在资源配置上,有“投资饥渴症”、盲目投资等问题,一些地方项目雷同、同质化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
经济发展讲转方式、调结构,文化同样也要转变发展方式。要树立系统思维,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政策措施,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结合起来,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基层倾斜,大力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培育和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不断优化布局、优化结构、优化配置,增强文化发展的后劲、提高文化发展的效益。
东平县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建设改造了一批文化场馆,农村80%的行政村建成了文化大院,成立了11个文艺工作协会,拥有各类文艺团队56支,通过“群众点戏、政府买单”的形式,送文艺到农村。同时将文化发展指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实施项目责任制,逐步形成了政府和群众共同的文化自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