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垃圾分类不应是亏本买卖

垃圾分类不应是亏本买卖

A+ A- 2012-07-11 09:10  |  羊城晚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一场垃圾分类的攻坚战正在广州打响,其影响可能不仅仅限于广州。因为广州面临的“垃圾围城”问题,可能中国所有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只不过,垃圾分类在广州的全面推动,是由垃圾焚烧处理方式的争议而得到促进。这可以说是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一大杰作!很大程度上,广州的实践可以对其他城市产生表率作用。

  首先,垃圾分类只是第一个环节,必须跟垃圾处理的全流程再造联系起来。其实,广州垃圾分类在十年前就尝试过推行,但效果不明显。不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居民分类了,但垃圾收集、运输却“混装”,终端处理还是老样子。结果垃圾分类只成了一种理念宣传,而无实际意义。居民分类只是垃圾分类处理的开始,收集运输要保持分类,必须在人员培训、车辆管理、中转站控制和终端处理上落实分类。比如说厨余垃圾,当前广州的日处理能力是不够的,那么大量厨余垃圾去了哪里呢?流程再造涉及人员、设施、管理等软硬件各方面,必须系统地规划和设计。

  其次,垃圾分类既要投入,更要坚持,还涉及价值链的再造。当前广州实施的“厨余垃圾专袋投放”、“垃圾不落地”、“垃圾费按袋计量收费”三大模式,都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但垃圾分类不应是亏本的买卖,而应该是有收益的。且不说部分垃圾可以回收,创造价值;其实,在分类上多花点钱,但经过减量化之后,可以在终端处理上省回一些产能,从而节约垃圾处理的费用。只是开始时期政府和市民都会多支出一些。从长期来看,政府可以增加分类上的投入,但在终端处理上因减量化而省钱;居民多支付了一些垃圾袋的费用,但享受了更多的优良环境,而垃圾真正减量化后,可以考虑减少垃圾处理费的收取。

  再次,垃圾分类要从大型活动演化为居民的自觉行动,并潜移默化为生活习惯。全国可能没哪个城市像广州下这么大的力气推行,但接下来真正的考验还在于日常管理和持之以恒的坚持。就像市长陈建华说的要“家家参与、人人动手”。目前,垃圾分类还只是在部分社区试点,明年将在全市推广。记得陈建华表态要在三五年内见效,我曾在座谈会上说,这是自己给自己施压,因为要在自己任期内取得明显成效,不下点真功夫还真的不行。当时,陈建华很坚定地说一定要做到,不怕压力。最近,看到他对媒体表示有点压力,显然对垃圾分类的难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只要坚持就会取得实效。

  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中最能让市民参与的领域,某种意义上,没有文明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就谈不上真正的文明城市、文明市民。广州把新型城市化做到垃圾科学处理这样的实处,对中国其他城市也应该有所启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