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估分:言语理解(10)
2015-海南-42.关于演员认证,大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一级演员”这个称谓,而“一级演员”的评选有一个主要衡量标准是,“为繁荣中国的文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样的衡量标准本身也是含糊的,另据相关资料显示,把“一级演员”称为“国家一级演员”只是习惯使然,在职称前面冠以“国家”二字,更多是出于对荣耀的显示,也可以这么理解,一个演员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主要来自他的作品,和他的职称并无关系。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A、评价演员的标准应明确、可行 B、演员认证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尺
C、评价演员应看重作品而非职称 D、当前演员认证存在的现实问题
【答案】D
【所属考试模块】言语理解与表达
【题型】意图判断
【考点】主旨概括
【难度系数】较难
【解析】本段文字“总分”文段结构,主旨句来自一句“这样的考量标准本身是含糊的”后面分段并列说明问题,本文主体强调“演员认证”,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信息源】中国新闻周刊《演员需要持证上岗吗?》
原文链接http://culture.inewsweek.cn/20131021/detail-73369.html
2015-海南-43.WiFi依赖看不见的无线电波传播,设备功效越来越大,局部电磁辐射势必增强;无线信号穿墙而过,网络信号不安全,这些安全隐患,在LiFi中“一扫而光”。光谱比无线电频谱大10000倍,意味这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速度,网络设置又几乎不需要任何新的基础设施。LiFi技术本身也有其局限性,若灯光被阻挡,网络信号将被切断。目前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产品都是研究人员“动手做”,还没有商用的芯片组,要像WiFi那样走进千家万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 LiFi技术致力与借组灯光传输信号
B、 WiFi技术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
C、 LiFi完成网络设置无需任何基础设施
D、 WiFi目前已经得到大规模的普遍应用
【答案】D LiFi完成网络设置无需任何基础设施
【所属考试模块】言语理解与表达
【题型】
【考点】细节理解
【难度系数】
【作者】宋丽超
【解析】文段明确提出LiFi“网络设置又几乎不需要任何新的基础设施”,而D选项的表达是“无需任何基础设施”,与原文不符。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纠错】其他选项均可在原文找到对应描述。
【信息源】新民晚报《复旦大学Li-Fi实验成功:点盏LED灯就能上网》
原文链接:http://news.mydrivers.com/1/278/278873.htm
2015-海南-44.火星上是否有生物存在?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争论不休,也曾引起 。美国和前苏联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进行长期探测,美国先后向火星发射了系列探测器,前苏联也发射过相应的探测器。他们对火星上有巨石人面像、金字塔等类似城市遗迹先是 ,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逐渐向公众披露。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轰动 秘而不宣 B争议 不置可否
C质疑 各执一端 D反响 视而不见
【答案】A
【所属考试模块】 言语理解与表达
【题型】逻辑填空
【考点】实词成语辨析
【难度系数】一般
【作者】郑艳欣
【解析】“秘而不宣”秘:不公开的;引申为隐匿;不能让别人知道;宣:公开。把知道的消息、情况隐秘起来;不告诉别人。文中语境信息对应“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逐渐向公众披露”,因此,本题答案A为选项。
【纠错】B、C、D项“不置可否”、“各执一端”、“视而不见”与文段中“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逐渐向公众披露”,说明以前没有公开,而“不置可否、“各执一端”、“视而不见”与这语境搭配不当。
【释义】不置可否、各执一端、视而不见
“不置可否”指 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各执一端”指每个人的意见不一样。
“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45.含羞草是很奇妙的:你碰一下它,它的叶子就会合拢起来,又垂下去,像害羞似的。这其中,因为“害羞”的程度不一样,预示的天气也不一样:如果被触的含羞草,叶子很快合拢、下垂、之后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原态,则说明天气将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反之,叶子受触之后收缩缓慢、下垂迟缓,或叶子稍一闭眼后即张开,则预示着风雨即将来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含羞草的生长习性 B、含羞草能预测天气
C、含羞草的奇妙之处 D、天气会影响含羞草
【答案】B
【所属考试模块】言语理解与表达
【题型】意图判断
【考点】主旨概括
【解析】这道题的主旨句是第一句“含羞草是很奇妙的”,但是全文都在围绕天气所展开,所以,含羞草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因为“害羞”的程度不一样,预示的天气也不一样”,因此正确答案是B。
46.“商业信誉”无疑指向的就是“信用”和“名誉”,她是指社会公众对具体商业主体的经济能力、信用状况等所给予的社会评价。在刑法上,并不是所有“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都将构成犯罪、如该商业主体自身存在问题,经媒体曝光后信用大跌、名誉扫地,这种损害实则是由主体自身的问题所带来的。而媒体行使舆论监督权并无违法,反而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
这段位置意在强调:
A、媒体曝光商家不守商业信誉的行为不违法
B、商家自身问题造成信誉损害不受法律保护
C、法律对损害商业信誉行为的认定十分审慎
D、应出台法律保护媒体对商家进行舆论监督
【答案】B
【所属考试模块】言语理解与表达
【题型】
【考点】意图判断
【难度系数】
【作者】曾淑萍
【解析】本文为分总分结构,文段的主旨句在“在刑法上,并不是所有“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都构成犯罪”,也就是说商业的某些信誉受损的情况并不受法律保护,比如当自身主体本来存在问题时就不受法律保护,相关媒体也不需要负法律责任。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纠错】A项太绝对,只有一些情况不违法;C项与主旨不符;D项为最大的干扰选项,文章的主体是“商业信誉”,D项不符,另外文章的主旨不是保护媒体,而是强调法律不保护某些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
【信息源】京华时报《冷静看待涉嫌损害商业信誉》
http://www.fabang.com/a/20131024/636365.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