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时政热点 > 2013年公务员考试时政;反对"奢靡节庆" 回归节日之本

2013年公务员考试时政;反对"奢靡节庆" 回归节日之本

2013-09-11 11:29  |  新京报  |  责编:赵仿 点击收藏

  送礼异化节日背后,其实是人和人关系的异化,是某些官员手中权力的异化。要拿出务实行动,给公权戴上紧箍咒,遏止“公款送礼”等腐败,给净化民风提供标杆。

  双节即将接踵而至,送礼似乎热度不减。新京报对118位北京居民走访发现,超过7成受访者会送礼,有的礼金超过5000元。节日送礼让很多人不堪重负,但似乎又难以摆脱。

  前几天,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天津调研,谈到节日送礼的奢靡之风问题,强调要“刹住公款送月饼节礼、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调研会上,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举的一个例子,让人颇有感触。他说去年在北京开会,正赶上中秋节的前一天,是送礼高峰,他当时从东城到西城,堵在路上一个半小时。他坐在车里面就想到了一句话:“我们节日的内涵被偷换了”。

  节日送礼,送到交通大拥堵,也算是一件奇闻。推而广之,婚丧嫁娶、升学毕业、节日庆典,名目之多,礼物之重,送礼让人不堪重负,早已是普通百姓的感同身受。

  送礼潮汹涌袭来,无疑是对节日和人文内涵的侵蚀。民俗学家邓迪斯曾说:日常生活中,时间线性流逝,而节日是这直线上的刻度,有了度量,时间才有意义。节日承载的意义,原本在于情感联络、价值共享,是文化认同的符码。可“攀比式送礼”,成了节日“重头戏”,却在冲淡节日的本义。

  送礼俨然逾越了礼节范畴,成了例行事务,而非风俗沿袭。它重分量、讲排场、比阔气,已演变成奢靡歪风的掠影。跟风式地送大礼,看似能体现诚意,却未必能折现为“情感分量的增重”。当民众情感表达陷入“送礼依赖”,这也是对感情的物化。它非但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还会助长攀比、挥霍风气,与勤俭美德背道而驰。

  节日被异化的背后,其实是人和人关系的异化,更是一些官员手中权力的异化。不少公职人员假节日之机公款送礼,润滑关系、打通人脉,为寻租铺路,它本质上是种腐败。陕西“表哥”杨达才受审,就说其500多万元的来源不明财产,是“过年过节下属或者同学送礼”,节日送礼暗藏的腐败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

  歪风盛行之下,必会毒化社会风气。正如王岐山所言,“党风决定民风,民风影响党风”。民风和党风政风彼此影响、推波助澜,但党风政风显然更具“示范”作用。

  官员送礼,所费甚至有公款,所图也未必都是正当利益。前不久,媒体曝光,在正风肃纪的背景下,有些“天价月饼”摇身一变成“百宝盒”,以迎合公款送礼的需求。如果党员、官员都热衷礼尚往来,只会带动民风不正,加剧社会上的人情风、攀比风。

  王岐山说,“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全社会共同努力,做民风转变的参与者、实践者”。其中的关键,还是拿出务实行动,给公权戴上紧箍咒,遏止“公款送礼”等腐败,给净化民风提供标杆。

【相关推荐】点击进入 2013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集锦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公务员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微课程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3年公务员考试时政;反对"奢靡节庆" 回归节日之本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