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申论 > 2014福建公务员申论备考:怎么看待“成功趁早”

2014福建公务员申论备考:怎么看待“成功趁早”

2014-02-08 13:41  |  华图网校  |  责编:刘彦 点击收藏

【课程】2014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高分网络辅导课程

  2014福建公务员申论备考:怎么看待“成功趁早”

  【背景链接】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93.3%的受访者感觉当下青年急于成功的心理较为普遍。受访者中,70后占35.0%,80后占47.5%。对于青年人一味追求"成功趁早",你怎么看?

  【热点分析】

  很多人会对这样的调查结果表示担忧,其实倒也不必,且不论调查的科学性到底如何,单就“急于成功”这种心理,这并非是这一代中国青年独有的现象,年轻人初入社会,又是风华之年,对自己的未来有期待甚至有不切实际的要求,这几乎是每一个人都必经的人生一

  一幕,这并非一定就不好,它同样也是有闯劲,有梦想,好上进的表现。

  其实,需要注意的并不是“急于成功”这种心理,而是青年乃至整个社会眼下对于成功的定义,这种“急于成功”,往往表现在出名趁早、赚钱趁早、结婚趁早、买房趁早……越来越多的人生怕落在别人后面,网上甚至流传一句话,“到30岁还不成功,你就没希望了!”

  仔细观察这各种“趁早”,会发现它们几乎无不与财富和物质相关,诚然,金钱、权力、名气、地位等等的确意味着成功,但是如果只有这些才是成功的标准,则无疑是把成功扭曲和狭隘化了。

  这与时代大环境不无关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社会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不再像过去那样遮遮掩掩,这当然是进步;但社会转型期,也意味着旧有价值观退潮的同时,新的主流价值尚待成型和完善,面对突如其来,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诱惑,人们陷入对物质财富的浮躁追求,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特别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们基于对周边人的压力,以及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担忧,更加剧了“万事趁早”的焦虑。

  尽管调查也显示,对于成功的标准,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实现自我价值”(76.2%)、“家庭美满”(60.9%),远远高于有社会地位,赚足够多钱、有房有车、出名等世俗要求,这固然表明青年人并不是不知道成功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为世俗标准疲于奔命,埋头干活,忘记了自己是缘何出发。

  这恰恰说明了知易行难的道理,竞争压力、攀比心理、不确定的焦虑……种种现实存在,确实让年轻人有点轻松不起来,但是,青年人也不应就此陷入焦虑,既然认同成功标准是多元的,那么接下来该做的,就是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和实现方式。而青年自身之外,整个社会,特别是青年的长辈们,也应该对青年更加宽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赖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在自由的空气中放飞梦想,而不是陷入固有的世俗窠臼,实在应该成为社会的共识才是。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4福建公务员申论备考:怎么看待“成功趁早”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