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时政热点 > 国考面试时政热点:讨论废墟涂鸦见证公共议政空间增长

国考面试时政热点:讨论废墟涂鸦见证公共议政空间增长

2015-01-29 15:45  |  半月谈  |  责编:郭磊 点击收藏

  从身边“小事”讨论开始,学会如何表达与评判,从中厘清判断的标准,拓延公共讨论的空间,增长相互宽容的理性,寻找公共治理的力量,这正是议政的精要所在。

  突然走红的拆迁废墟上的涂鸦,一夜之间又遭铲除,上海康定路600弄这一小小“插曲”,出人意料成为当地“两会”上热议的话题。这或许说明,长期囿于政治语境中的“两会”,已越来越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越来越凸显出公共话题的讨论价值。

  急剧的城市化建设,日渐勾起人们的怀旧心绪。诸如在拆迁废墟上涂鸦这样的艺术,不仅表达出一代人对老房子的留恋,而且通过凌乱的拆迁瓦砾与流线型画作的强烈对比,表达艺术家对现代城市建设的一种看法。其之所以走红,乃是契合了现代化进程中人心的文化诉求。

  对于这片“沙漠上的绿洲”,行政力量以公共安全的理由予以拆除,使得艺术的话题进入公共空间,引起公共讨论在所难免。不过在我看来,讨论中或许混淆了艺术的逻辑与行政的逻辑。从艺术的逻辑分析,涂鸦者有涂鸦的自由,包括其选择涂鸦地点的权利,只要不违反法律或损害公共利益。而且,拆迁废墟恰恰构成其艺术表达的特殊场域,如果将这种画作移到行政部门专门开辟的艺术展示窗口,那么也就不叫涂鸦艺术了。所以那种告诫涂鸦者选择安全场合进行创作的意见,实属不谙艺术逻辑的枉费唇舌。

  同样,以涂鸦作品的真挚感人,一味质疑管理者的拆除行为,或许也值得推敲。拆迁废墟上的涂鸦,说到底带有一些行为艺术的色彩,涂鸦者不是要创作一幅流芳百世的画作,而是追求某一时刻某一地方的无法复制性创作,以表达最真实的内心。涂鸦者选择拆迁的废墟为载体,原本就从内心接受并预计到了被拆除的必然性。而行政的运行逻辑在于政府职能,首要目标是秩序与安全。当废墟前观者云集,公共安全的保障责任促使其必须有所作为。

  由此,涂鸦事件真正值得讨论的焦点在于,行政在保障创作自由与维护公共秩序安全上,如何实现最佳的平衡,既在艺术面前保持足够的谦抑,又不能舍弃自己的公共职责。这种平衡点的确定以及良好的治理举措,则需要借助公共讨论的平台,为行政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动力与智慧。

  或许有人认为这种小事不值得浪费公共讨论资源,但我以为这恰是拓展公众议政空间和能力的契机。何谓政治?孙中山先生的定义是:政治乃众人之事。拆迁废墟上的涂鸦,往小了说是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往大了说则是行政如何对待艺术。无论如何,都是现代化大都市里的“众人之事”。我不同意那种认为公民议政就非得是参与大政方针的制定,相反,从身边“小事”讨论开始,学会如何表达与评判,从中厘清判断的标准,拓延公共讨论的空间,增长相互宽容的理性,寻找公共治理的力量,这正是议政的精要所在。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国考面试时政热点:讨论废墟涂鸦见证公共议政空间增长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