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行测 >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秒杀翻译推理题目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秒杀翻译推理题目

2015-07-20 10:39  |  华图网校  |  责编:赵仿 点击收藏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秒杀翻译推理题目

  在判断推理部分,翻译推理是必出题型之一。做翻译推理题目需要两步:第一步,翻译,即把题目中的日常语言转化为逻辑语言的形式;第二步,推理,即对翻译后的逻辑语言的形式运用推理规则,进而得到答案。【课程】2016国家公务员笔试网络课程

  做好翻译推理题的前提有两个,第一,识清题型本质;第二,切忌凭感觉。

  1. 识别题型的重要性

  【2008年上海71题】 “《婚姻法》规定:凡是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而在某婚姻案件中,只有一方是自愿离婚的。所以,法院的判决结果应为( )。

  A. 不能判决离婚

  B. 不一定能判决离婚

  C. 经双方协商一致后再判决

  D. 应判决离婚

  【答案】B

  【解析】同样的题干文字,根据出题人设置的不同题型,可以考察考生不同的素质能力。通过一定题目的练习,考生才能够深刻理解判断和识清题型的重要性。这道题,题干在叙述婚姻法规定,让考生推知法院的判决,但这并不是法律基础知识的题目。

  做题的第一步是判断题型。如何判断翻译推理题的题型,主要有以下2种方法:1、关键字,比如假言命题类的“只要…就…;只有…才…”…联言选言命题类的“或者…;且…”…模态命题的“可能…;必然…”…集合推理类的“有的…”…等等,无论在题干,甚至在选项中,当题目出现这样的关键字,都可以考虑是否需要进行翻译和推理的题目。2、选项特点,相对其他题型而言,四个选项是在赘述相似的信息。

  回头看例题。出现关键字“凡是;不一定”的必然性、可能性推理,再看,四个选项不变的都是“判决”两字,只是变化的是必然还是可能,判别题型为翻译推理题目。由此,我们用翻译可以得到:双方→离婚;“一方”是否前,根据推理规则技巧,否前没有必然性的结论,所以,得到B。

  强调一点,直接排除C选项,判别题型为翻译推理题后,仅仅翻译了题干的对象信息,没有涉及到无中生有的“协商”。不能把此题当作法律基础知识的题目来做。

  【2012年安徽省考112题】本能可以使生物对刺激做出复杂的反应。相对非本能反应,本能反应只需要很少的神经细胞。具有非本能反应能力的大脑一定有大量的神经细胞,而没有哪种昆虫的大脑具有如此数量的神经细胞。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 )

  A. 昆虫的反应一般是本能反应

  B. 大脑小于或等于昆虫大脑的生物只能做出本能反应

  C. 大脑大于昆虫大脑的生物都有能力做出非本能反应

  D. 拥有高级大脑的生物做出大的反应一般不是本能反应

  【答案】A

  【解析】直接排除B、 C和D,因为题目没有涉及“大脑”的“大小”和D的“高级大脑”, 由原文翻译得到-本能→大量,昆虫没有大量的神经细胞,所以,根据逆否定理,得到-大量→本能,选A。

  翻译推理题本质上是转化题干的信息,这决定了不会涉及到题目没有涉及到的概念。判断题型是对题目简化用技巧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正确率的关键。另外,根据题型的本质,可以使用排除法,事半功倍。

  2. 切忌凭感觉

  【2013年国考110题】某公司行政部人员手机使用情况如下:

  ① 小王拔打过行政部所有人的电话;

  ② 小李曾经拨打过小赵的电话,但是小赵不曾拨打过其他人的电话;

  ③ 不曾接听来自行政部其他人电话的人也就不曾拨打过其他人的电话。

  由此可以推出( )

  A. 小赵不曾接听过来自小李的电话

  B. 小李曾经接听过来自小王的电话

  C. 行政部曾有人拨打过小王的电话

  D. 小王接听过来自行政部所有人的电话

  【答案】D

  【解析】首先判断题型。考生最容易进入的误区是跟着感觉走,对不难的题,凭感觉可以得分。但是,只要题目增大信息量,涉及感觉和逻辑学的不同,比如“有的”含义,必要条件的翻译等等,凭感觉会掉到出题人的陷阱里。

  有的考生会错误地认为:由②小李拨打过小赵,小赵则接听过小李,A错;由①小王拔打过行政部所有人的电话,那么,拨打过小李的电话,小李则要接听小王的电话,B对;由①小王拨打所有人和③得到,小王接听了“其他人”的电话,接听了电话就是有人拨打过小王,C对;D的“所有人”太过绝对,从③的“其他人”得不到“所有人”,接听“有的人”合理些,D错。

  以上思路是错误的,是凭感觉做题的弊端,而通过严谨的推理,B和C是错误选项,无争议。

  本题题目信息量较大且繁杂,不能凭感觉来做。第一步翻译:①小王拨打所有人;②小李拨打小赵且-小赵拨打所有人;③拨打→接听;第二步看选项,A:-小赵接听小李,根据“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由③我们只能从“拨打”推出“必然接听”,或者从“-拨打”推出“可能-接听”,无法得到“必然-接听”;由①和②同样无法得到“必然-接听”。B:小李接听小王,我们只能通过“小李拨打小王”推出B的“小李接听小王”,但是,题目中没有“小李拨打小王”,所以,不能得到小李接听小王。C:行政部有人拨打小王,同A选项的解析,由③只能得到必然-拨打或者可能拨打,不能推出必然拨打。D:小王接听行政所有人,由小王拨打所有人→小王接听所有人,①是肯前。

  这道题需要说明三点,一是“拨打”和“接听”的主语和宾语不能凭感觉对调,如前面所列的错误推理,根据题目关系来推出“拨打”和“接听”,考生不要联系实际感觉;二是小李、小王和小赵未必是行政部的人,上面的解析按照三人是行政部的人推得的,若三人不是行政部的人,A、B和C直接排除,因为①和②都是说“拨打”,③才涉及“接听”的推理,③的“拨打”和“接听”后的宾语都是行政部的人,所以,不能用③实现“拨打”向“接听”的推理;三是“其他人”的含义,本题有2个“其他人”,②的“其他人”是所有人的意思,③也有“其他人”,意思是没接听过“某个人”的电话,就没拨打过“某个人”。不能理解为没接听过“有的人”的电话,就没拨打过“有的人”,“接听”和“拨打”的宾语所指必须相同,否则,本题就没有成立的前提,进而就没有答案。另外,补充一点,逻辑里的“有的”表示存在,从一个人到所有的人都可以,具体多少个不知道。

  形式推理的严谨性决定了所有的翻译以及推理,都是从题目中来,到选项中去。不能无中生有和主观臆断,切忌凭感觉,需要考生严格运用逻辑技巧进行翻译推理。

  事实上,熟练正确地掌握住技巧,此题型并不存在难易与正确率的问题,而是用时的瓶颈。所以,需要考生平心静气,多加练习,熟练运用,“实干”得高分。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秒杀翻译推理题目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