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综合 > 2016事业单位综合备考:全国各地“甩老族”频现

2016事业单位综合备考:全国各地“甩老族”频现

2016-05-25 10:33  |  半月谈  |  责编:郭磊 点击收藏

  前段时间,外地一些养老机构发生多起“甩老”事件,老人家属无一例外都是欠费玩失踪,养老机构又不能把老人赶出去,只能贴钱照顾。

  2016事业单位综合备考:全国各地“甩老族”频现

  其实像这样的“甩老族”在郑州也有,而一些民营养老机构本身运营就困难,在遭遇这些违背诚信的“甩老”行为之后,不仅维权困难,经营更是雪上加霜。

  各地“甩老族”频现

  养老院原本是让老人安享晚年的地方,然而一些不孝顺的子女却将养老院当作遗弃老人、甩掉包袱的场所。

  据媒体报道,2014年,失去自理能力的南京市民陈阿姨,被大儿子送到了南京一家养老护理院,一直以来都是由大儿子负责照顾,并支付费用。

  去年,大儿子因病去世,照顾老人的责任就落到了小儿子的身上,然而小儿子来过几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

  老人欠下了近两万元的费用,当护理院想联系老人小儿子时发现,他不仅更换了联系方式,而且之前的住房也已经无人居住。

  无独有偶,88岁的张阿姨在乌鲁木齐爱民老年公寓已经住了十多年,她已经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除了每月将费用打过来,儿女很少来看望她。

  多年来,逢年过节老人都不回家跟儿女住,她说:“这里比家里好,关心她的人很多。”

  这些将老人送入养老院后,不管不问的子女被称为“甩老族”,在各地养老院这样的子女并不少。

  【落地】

  “甩老”现象郑州并不少见

  其实,不只是在外地,记者走访发现,在郑州,几乎每家养老机构都曾遭遇过“甩老”的子女。

  郑州颐和老年公寓负责人王飞记忆最深刻的是几年前遇到的一起“甩老”事件。

  一名开着轿车的年轻人来到颐和老年公寓,称因为自己平时生意忙无法照料老人,想将老人安排在这里。这名年轻人交了1400元钱,签订托养服务协议书后便离开了,直到老人去世,再也没有出现过。公寓曾拨打过年轻人留下的两个手机号码,均联系不上;到留下的住址查询,被告知无此业主。

  记者了解到,在郑州市部分养老院或老年公寓,像这样“甩老”的情况,或与家人失去联系的,并不少见。

  “郑州市的养老院大多是民营的,本来运营都很艰难,这样的‘甩老’行为给养老院造成了更大的经济和人力负担,让我们苦不堪言。”郑州西三环一家养老院负责人郭先生说。

  王飞说,这个事件发生后,郑州11家养老院曾召开过会议,想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最后大家都没有找到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尴尬】

  探望次数承诺协议成了空头支票

  郭先生说,一般养老院接收老人时,会跟老人子女签订一个协议,拖欠费用不准超过半年,但是遇到“甩老”的情况,这种协议却毫无作用。

  “按照协议,拖欠半年的费用,我们就可以不管老人了,但是我们真的能让老人露宿街头吗?”郭先生说。

  一些养老院为了不让“甩老族”钻空子,会更加重视对老人家庭条件的调查,根据老人家庭情况,判断出儿女送老人进养老院的目的到底是为自己“摆脱累赘”,还是为让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

  还有一些养老院为防止子女“甩老”,在签订协议时,规定了子女定期探望老人的次数,如果做不到,老人便不能入住。

  但在现实中,即使这些承诺被写进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也会变成空头支票。

  记者调查发现,郑州养老院里老人子女探望次数最频繁的是一周一次,但是很多老人子女两个月都不来看望老人一次。

  “这些老人子女往往是交了钱一托了之,看望老人还没有爱心组织那么勤。”王女士说,一旦这些家庭遭遇变故,或是出现家庭矛盾,很容易导致“甩老”情形的发生。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6事业单位综合备考:全国各地“甩老族”频现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