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考人生 > 交流 >
时评:唯有公平才能挽救公考信仰的迷失
2011-11-28 15:47  新浪教育 点击: 载入中...

  被称为“国考”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昨结束,133万人怀揣梦想走出考场。本次“国考”前,社会对公务员考试公平之忧虑再度浮现,最典型的当属山西长治考生宋江明事件;此外,有关公考录取时的就业歧视也引发广泛关注。

  公考,尤其是“国考”,向来被与高考相提并论,“公平”二字则是焦点所在。而公考更为复杂,因为,高考更多与个人前途有关,公考的本意则在“为国取士”,这就不单单是个人的事。

  在国考前,某招聘网站一项调查验证:报考者中,六成以上是奔着公务员的稳定性或高福利去的,而真正怀揣“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信念的不到30%。于是,人们很纠结:公考真正做到公平了又如何?难道就仅仅是为了让大家去公平地竞争一个雷打不动的铁饭碗么?

  这样的纠结很像“娜拉走后怎样”般的无奈。近百年前,鲁迅先生针对易卜生的著名戏剧,提出了引人深省的问题:为争取自由而离家出走的新新人类娜拉,面对现实的环境,将来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同样,面对公考,我们也有这样的担忧:一批批年轻人通过公考进入官场,面对深厚的潜规则,或许不是被磨平了棱角,便是急流勇退。

  或许,宋江明正是看透了这样的无奈,当自己的遭遇被媒体报道并因此而逆转,他却毅然放弃了最后的复查机会。然而,回过头想,倘若他的公考之路一直公平,并最终成功考取,凭借他的秉性,或许仍有一份勇气挑战老旧的潜规则,为官场带来一股清新之气。

  事实也证明,尽管公考如今仍存在种种问题,但不可否认,仍有一批有性格有能力的年轻人被公开选拔进官场。比如,前不久媒体报道,有几百位80后公务员,成为官场中的异类,他们开博客、发牢骚、写官场感言,甚至出了书。从他们的眼中,我们看到了官场中的不尽如人意,但他们能被体制所包容,则说明,官场仍是在进步。

  目前围绕公考的信仰的迷失,就需要有更多这样的年轻人来提振,最根本的,则是让这条路更为公平。只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享受到公平环境,当他进入官场,才能有足够的信念支撑他公平执法、执政。

  欲至千里,先积跬步。要想改变人们对公务员群体的印象,需要一系列体制的改革,比如公务员的监督、考核、退出机制。但对于公考,我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冀望,就是公平。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