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考人生 > 交流 >
公务员考试:竞争选拔,越说越黑
2012-01-18 15:06  华图教育 点击: 载入中...

   近日,有爆料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中,16名未参加考试的考生却被最终录取,被称为“隐形考生”、“空降考生”。乌兰察布市人社局在《情况说明》中承认爆料大部分内容属实,有三人参加了考试,一人笔试第一,另两人属于递补和调剂。还有一名考生的父母是援藏干部,“特事特办”照顾录取。另10名考生则属于“紧缺专业岗位直接聘用人员”。(1月14日《海峡都市报》)

  16名被录取者中除一人笔试第一以外,要么是递补和调剂,要么是特殊照顾,要么是“紧缺专业岗位”,要么是211工程大学毕业生,符合免试条件……事业单位如此招聘工作人员,完全是为所欲为,岂止是工作不细致导致的“误会”?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每一个就业岗位都充满竞争,像事业单位这样旱涝保收的单位,竞争非常激烈。《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早就提出,公开招聘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应当公开招聘。

  网上有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清华的软卧,本科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不管你是博士还是专科生,不管是不是211工程学校还是其他学校,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在就业竞争面前,谁都没有丹书铁券。乌兰察布市人社局凭什么规定211工程学校毕业生免试录取?莫不是这些毕业生里藏着毕姥爷?考试排名不靠前,递补、调剂录取,也难逃萝卜招聘之嫌。至于10名考生属于“紧缺专业岗位直接聘用人员”,更是不靠谱。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医院、中学和商务局这样的好单位只愁岗位紧缺,何愁没人报考?而照顾援藏干部子女就业,如果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另当别论,“特事特办”没有说服力。

  面对质疑,尽管乌兰察布市人社局回应说是“误会”,但是人社局官员也承认,无论是调剂、“特事特办”还是“紧缺专业招聘”都缺少制度依据。没有考试程序,没有公开招考环节,没有法律制度做支撑,人社部门牵强附会回应萝卜招聘质疑只会越描越黑。

  何止是乌兰察布市不经过考试赤裸裸搞“萝卜招聘”,事业单位招聘以公开之名行内部招聘之实的地方并非个别。广东省直属监狱单位的面试名单下写满领导备注;浙江平阳电大电大校长变着戏法“一对一”招聘儿子;江西武宁限招“正科级干部家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至于在事业单位招考笔试、面试、体检环节做手脚的就更多了。三亚社保局“99分门”事件,身体合格的第一名考生被指体检不合格,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百姓家的孩子本来因为出身普通,已经输在家庭环境与教育不公的起跑线上,如果“官二代”安享就业特权,岂不是渲染身份世袭,让百姓的孩子距竞争起跑线愈来愈远?事业单位不是家族企业,不是权力阶层的自留地,公众有权参与管理。事业单位岗位理应对外公开招聘,不能给特权人员量身定做。但是从权力的任性与监管的复杂性来看,我们不能奢望权力阶层就此摒弃就业特权,用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

  事业单位权力世袭、内定人选戕害社会公平,公众诟病久已。遏制特权就业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事业单位全面公开招聘,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人社部等部门应尽快设计、安装制度补丁,从现在开始,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封堵特权就业的后门。

  进一步说,要打破特权就业魔咒,除了尽快完善法律法规以外,要明确违规招聘的处罚细则与法律责任。给权力套上法制笼头,确保公开招聘的公信度。在就业潜规则根深蒂固、显规则肆无忌惮的语境下,把事业单位用人全过程向社会和盘托出,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公开监督很重要。只有多管齐下,法律制度具有执行力,才有望砸破权力暗箱,把事业单位招聘扳回公平轨道。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