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考人生 > 交流 >
您适合报考公务员吗?
2012-05-09 15:45  华图教育 点击: 载入中...

   “为什么报考公务员?”这个问题,或许会出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堂上,也或许会出现在公务员考试的面试环节中,但它必定存在于每一个已经报考或者即将报考公务员考试的学员心目中。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每一个行为、我们每一次选择的背后,都是受到动机的驱使。当我们做出公务员考试的决定,当我们加入到备战公务员考试的队伍之中,我们是受到某种理想的感召或者信念的驱动。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可见,拥有正确的理想,受到正确动机驱动下所做的事,不仅仅容易成功,而且努力的过程中,也是其乐无穷的。

  如果说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加入公职队伍,是当今很多青年人的职业理想,那么,在共同的目标之下,其实各人选择的动机,可能很相似、可能很相近但也可能相差甚大。根据我们开展的若干次调查研究,并且结合公共管理学界作出的学术研究,我们可以将报考公务员并希望加入公务员队伍的行为动机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稳定的收入。一份工作的意义,并不全在于为了赚取收入。以赚取收入为全部目的的劳动,只能说是出卖劳动力。尽管如此,为了维持个人和家庭的物质文化生活,高收入或者稳定的收入,是一份理想工作的必需元素。就公务员职业来说,《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公务员工资应当按时足额发放”“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公务员工资收入,能够达到或超过该城市中等收入水平。

  (二)服务社会、帮助别人。如果说获得稳定的收入,是一份理想职业最起码的并且是共同具有的物质元素的话,那么,服务社会、帮助别人则是公共管理部门赋予公务员职业专有的精神动力。事实上,幸福感和工资收入是不成正比的,甚至超过一定界限,两者成反向关系。当不必需的收入占用了稀缺的个人时间,那么收入成为一种负担,甚至成为痛苦的来源。工作的幸福感与职业理想的实现成正比。当一份职业能够赋予其帮助很多其他人的机会,那么这样的职业,就能够将兴趣、能力和社会价值完美结合起来。

  (三)工作安全性和晋升机会。很多人将公务员比作铁饭碗,其实并不是凸显这份职业有多高的收入,而是强调了这份工作的安全性。事实上近年来的“公考热”,是与金融危机的国际大环境以及国内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状况分不开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寻求安全的心理。求职者从理性角度出发,不在乎一份职业能够在短期内带来多高的收入,而是期望一份职业能够持久。同时,政府机构有一套稳定成熟的职务升降体系。工作安全性和晋升机会是很多人选择公务员职业的重要因素。

  (四)公共权威和成就感。在任何社会中,政府都是其中的权威机构,它们拥有公共权力,分配公共资源。公务员则是政府权力的实际运用者,政府职位赋予了每一位公务员做好公共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公共权威。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麦克莱兰,将人们在工作中的需要划分为三种类型,也就是三种需要理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以及归属需要。尽管其他理想的职业,能够满足职员的某一种或某两种需要,但是,公务员职位则能够同时满足个体的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以及归属需要。成就需要来源于服务社会和帮助他人以及由此获得的适当报酬,权力需要来源于政府公权力和法定职位的赋予,而归属需要则因公务员队伍整体上代表着社会的精英群体,他们总体上具有较高的素质,而且彼此在工作生活上保持较紧密的联系。

  (五)从众心理或被动选择。如果说以上四种报考公务员的动机,都是个体深思熟虑的选择、积极的选择,那么最后一种类型,我将它称为是从众心理或被动选择。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是缺乏职业经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或许是因为他们从小到大没有做出过独立的选择,也或许是因为他们在并不短暂的两三年职业生涯中屡屡碰壁。无论是自我的从众选择,还是在父母亲人的意见下乖乖就范,此类动机支配下的报考选择或侥幸入职,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原因在于,缺乏积极性的选择,意味着缺乏浓厚的兴趣和坚强的动力,所以职业理想也就无从谈起。即使以这种的心理侥幸通过考试、加入公务员队伍,那么,人与职位之间往往也缺乏匹配性,很容易造成逆反心理以及职业怠倦。

  总之,都应该拥有积极的心态,正确地认识自己,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以上六种考公务员的动机中,我们认为前五种都是可取的。倘若你的报考动机属于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我们都建议你坚定自己的选择。倘若你的报考动机属于最后一种,也就是人云亦云,那么我们建议你还要做认真地思考,待到认清自我之后,再作出坚定的选择。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