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资讯 > 北京 > 备考资料 > 历年真题 >
2010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阅读理解材料(网友版)
2010-03-10 09:20  未知 点击: 载入中...

 一、功利性读书

  读书是爱书人自我满足的一种方法,实在没有太多值得夸耀的地方。它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书读得多。反过来,炫耀自己读书破万卷的人,未必是真正的读书人。商务印书馆元老王云五先生仅仅将读书视为一种好玩的东西,这样的心态是健康的。

  读书的兴味,源于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是一份得到了开发的天性。读书的佳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或许正是出于爱书人共通的生命感受,林语堂先生和我一样,讲求性情,反对功利。十二月八日——暂时尚无法搞清是哪一年的十二月八日——林先生在复旦大学演讲,题目是《论读书》,讲得痛快:“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亦有人拿父母的钱,上大学,跑百米,拿一块大银盾回家,在我是看不起的,因为这似乎亦非读书本旨。”

  林先生所谈之功利性读书,于今未绝,相反,倒是更丰富了。学堂中的本本主义只是一种,其他各种心态,多系新形势下的新生事物,怕是连林先生都未曾料及,比如,为写作——当然,读书写作,本是一回事,读而后写,亦乃文人本份,只是,当下现炒现卖,做投机生意的,大有人在。更有炮制读书札记的高手,一本书尚未握暖,一篇宏文却早已挥就,急匆匆换稿费去了。这样的书,读与未读,区别不大;这样的文章,怕也值不了几多银两。其次,为装大瓣蒜,譬如某君,每每玄谈,皆胡言乱语,状若酒醉:“关于正在解构的后现代主义精神文本的反向叙述以及一种强势的文化互证……”让人觉着比爱斯基摩人的语言还难懂,不禁喟叹:真有学问!好歹总算是一种自我包装罢,没准会蒙上哪个傻瓜蛋,祝他成功。第三,为图省事。名著巨制,卷帙浩繁,通读起来,颇为费力,不如去读些随笔小品,或者一些轻松的短构,甚至一些文摘或者妙言集锦,轻而易举,便“知道”了许多东西。时日一久,经典长卷,便愈发懒得碰触。于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便在布满蛛网的书架上熬白了头发,老黑格尔的坟头更是荒草成堆。第四,为赶时髦。人读我读,人云我云,怕的是落伍,惟不考虑自我的失落。市面上流行的书是永远读不完的,跟踪追击,步步为营,力是费了,“好”未必讨得到,无非是把自己打扮得更入时一点,体会一下瞬间的浪漫罢了。待云烟散尽,眼前依旧空茫。总之,跟着排行榜走,未必比泡图书馆高明。书有千种,人有千种,读书的感觉,亦有千种,只有读到符合自家心性、气质与欲望的书,才能备感精神之至美;盲从于他人抑或媒体的牵引,常常会白费光阴。冷书热读,倒是别显几分生趣。一本书倘出版三五年后还有人读,此书便可刮目相看了。因而,在顾准潮退后研读顾准,在“王小波热”冷却后品味“王二”,未必不是一件美事。时间差若打得巧了,一定会有大收获。

  让功利走开,纯然为了取悦心灵而读书,那才真叫享受。书不是挥鞭的强盗,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主,瑟瑟的清风里,书是妩媚的情侣,温顺的马驹,是杯中的明月,更是幽畅的歌吟。书能让我们觉着活得很好,这就足够了。1.第 1 段中有"凝滞的时光,便如涧底的暗流,兀自流走",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 么呢?(4 分) 2.第 2 段中有"因为这似乎亦非读书本旨"的话, 那么林语堂所认为的"读书本旨"是 什么呢?(4 分) 3.第 3 段中作者举例评述了"其他各种心态",请分条概括一下哪几种心态.(6 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作者认为读书可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应该为性情爱好而轻松愉悦地读书, 并认为 读好书能引人向善,丰富智慧. B.作者认为只有在读书中认真思考体会,才能有读书的兴味,从而进入读书的佳境;而 为功利读书是违背人的性情的. C.作者批评了功利性读书并揭露其种种心态,从反面论证了应为取悦心灵而读书的主 张. D."书不是挥鞭的强盗, 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主", 是说没有强迫支配人的精神和控制人 的思想情感的书. E."书是妩媚的情侣,温顺的马驹,是杯中的明月,更是幽畅的歌吟",是说好书能使 人得到心灵的愉悦,给人美好的享受.

  参考答案: 1. 读书可使人清除寂寞枯燥之感而愉快地度过时光.

  2. 为了性情爱好而读书.(或:为了取悦心灵而读书)

  3. ①为投稿写作,换稿费而读书. ②为装作有学问,骗人而读书. ③为图省事读短构而不读经典长卷. ④为赶时髦而读流行的书.

  4. B,D

二、简繁之争讼

  海内外有关简化字的文墨官司,林林总总,无外三端:一曰简化字割断文化;二曰许多简化字简得无理据或不美观;三曰简化字转换成繁体字常出错误。故而提出废简归繁,或是对简化字进行“修缮”。

  说简化字割断文化,这顶“高帽子”戴得实在高了点。传统文献用的是历史字体,不识繁体字的确影响到古书阅读,但认识繁体字并非能顺利阅读。古书用字较为混乱,异体错讹不少,阅读起来需要许多古文字知识,更需要专家的校勘整理。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在词汇、语法、篇章等方面都有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多种特定的表达习惯,有今人不熟悉的人文掌故、风物制度等等,这更不是字层面的问题。此外,文化传承还牵涉到文化认同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只识简化字当然读不懂古书,有碍文化的传承,但并不见得就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繁体字并不见得就能读懂古书,并不见得就喜欢中国传统文化。20世纪初批判传统文化者,21世纪初要去“中国化”者,都是使用繁体字者,可为例证。

  “亲(亲)人不想见,爱(爱)人没有心”,几乎成了贬责简化字的“口头禅”。若依此理,“泪、尘、从”就应颂扬,眼水为“泪”,小土为“尘”,二人相随为“从”,比“泪、尘、从”字简义明。若依此理,许多字都有问题,比如:今人皆知主管思维与情感者是大脑而非心脏。那么,从“心(忄)”的字都得变,“有心也不能爱”;现代造“桥”,多用水泥、钢铁,木桥、石桥(礄?)已经较少,要不要将“桥”之“木”旁换成“钅”旁什么的?

  从书法美学的角度看,有些简化字写起来不那么好看,如“广(广)、厂(厰)、气(气)、声(声)”。汉字讲求书写之美,有些简化字的确在书写上不易布局,有失衡之憾。但是这种字并不多见,且不只是在简化字中才存在,例如:“广、厂”都是古字,读ān,同“庵”,多用于人名;“卜、孑、孓、彳、亍”等字古已有之;“氕、乒、乓”等字在简化字之前就造了出来。

  简繁转换出错,主要导因于“一简对多繁”现象。简化字为精简字数,曾将多字合用为一,如:发、发→发,干、乾、干→干,后、后→后,面、面→面,松、松→松。这些字多呈互补分布,合用一字在现代汉语系统中绝大多数不会歧解,少数可能会产生歧义,但是这种歧义多因词语问题造成,比如“白面(面)”和“白面书生”、“生发(发)(义为‘滋生发展’)”和“生发(发)油”。简繁转换出错,多数是因为人们缺乏基本的繁体字常识;机器自动转换闹笑话,是机器还不够“聪明”,不会结合上下文选取合适的字。研究表明引入上下文概念之后,自动转换的差错率会大大降低。换个视角看,现在港台地区的繁体字也有“一对多”的现象,比如“著”表示“着”和“著”,港台地区不作区分,简化字将其一分为二,无论是在读音还是在相关词语分辨上都有所便。

  文字的本质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评价文字系统的优劣主要看其能否适应它所记录的语言。汉字至今不废,说明汉字可以胜任记录汉语的任务,可以适应当今语言技术环境。1950年之前的汉字使用,相当不规范。而简化汉字工作不仅进行了汉字简化,更重要的是进行了汉字的整理,带来了汉字系统的规范。其作用不只是在历史上为全民的文化教育做出了贡献,更保证了汉字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应用。当然,简化字并不完美,可商榷处一定会有。关键在于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简化字的“毛病”,而是汉字隶变之后的“通病”。台湾地区现今使用的繁体字也是经过整理的,不完全是1950年之前的用字面貌。

  上面是学理层面的讨论,就技术层面看,“废简归繁”不具有可行性:其一,十几亿使用简化字的人民都要经过一段文化断裂,改变书写习惯和阅读习惯,甚至牵涉到语言使用习惯。其二,50年来,用简化字出版的印刷物汗牛充栋,大量的影视字幕,机关单位、道路街市的标识用字、商品标牌用字、姓名用字等等都需更改。而这些都已经是中国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其三,计算机网络时代,要求汉字标准化,标准化的前提是保持相对稳定。如果废简归繁,或是再“修缮”简化字,已制定的汉字标准要重定、计算机字库及各种信息设备要更换,各种输入方法要重新设计和学习。特别是资源库建设是信息时代重要的工程,若文字字形改变,50余年的文字资源都须进行字形转换,这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财。其四,汉字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海外使用简化字的社区和简化字学习者,都会遇到上述困难,都需解决上述问题。

  诚然,一个民族使用着有简繁差异的文字,必非好事。但是,当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废简归繁”或是“以简统繁”都不现实。简繁汉字都是民族之瑰宝,应当珍爱。简繁汉字属于同一文种,其间的差异或许有人为放大的成分。简化字社区的人能读繁体读物者不少,包括年轻人;繁体字社区的人笔头上也常写简化字(或称“简体字”),特别是年长者认识简体字者更多,因为简体字就来自手头,当年他们曾受到简字运动的较大影响。当前可行之策是注重简繁沟通。应认真研究简化字社区的人认识繁体字、掌握应有的繁体字知识、培养繁体字专才的问题。繁体字社区的人也应鼓励认识简化字。信息技术界应开发高质量的软件,提高简繁文本的转换质量。在文字态度上,两个社区要相互尊重,多点宽容。在各自进行文字整理时不要人为地扩大差异,尽量往接近的方向走,以便为子孙后代留下文字统一的空间。

 三、美进入“零利率”时代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6日再出惊人之举,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从1%降至历史最低点——零至0.25%区间。这意味着美国已进入“零利率”时代。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16日警告说,美联储手头应对衰退的“弹药”已快要用光。

  美联储“孤注一掷”

  使出大幅降息杀手锏

  在当天结束的货币政策决策例会上,美联储将利率水平从目前的1%下调到了零至0.25%。这一降息幅度大于很多分析人士预期的0.5个百分点。美联储是去年9月开始此轮降息周期的,当时的利率水平为5.25%。

  美联储的近乎“孤注一掷”,既彰显了美联储决策层应对危机的决心和魄力,更反映了美国经济衰退的严重性。随着金融危机持续恶化并不断向实体经济扩散,美国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已成必然。根据权威机构的判定,美国经济已于去年12月陷入衰退。

  美联储在16日的降息声明中说,自10月底的例会以来,美国就业形势恶化,消费开支、企业投资和工业生产都在下降,金融市场形势依然严峻,信贷条件仍在收紧,“总体上看,经济前景进一步看淡”。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美联储不得不使出大幅降息这一“杀手锏”。

  奥巴马呼吁

  勿让美联储一家“死扛”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16日警告说,美联储手头应对衰退的“弹药”已快要用光,他呼吁政府其他部门“站出来”赶紧行动,不要让美联储一家“死扛”。奥巴马说,经济刺激方案是当前所必需的,他已召集自己的经济顾问委员会当天开会,商讨对策。

  在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问题上,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一直在“联合作战”。但财政部最近公布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并未能有效遏制经济下滑的态势,这迫使美联储不得不全力以赴。随着奥巴马上台,其大规模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新政”可望付诸实施,可能对美联储形成有效配合。

  按照美联储的决定,“零利率”政策将维持一段时间。对于美联储的举动,美国经济学家肯•梅兰认为,美国利率已非常低,降至“零利率”心理作用更大于经济效用,将会有助于振奋市场信心。受降息鼓舞,当天纽约股市暴涨。但《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即使考虑到美联储的这剂猛药,美国经济前景依然“惨淡”。

  调控经济转向

  “非传统手段”

  随着美国进入“零利率”时代,美联储也面临调控手段枯竭的困境。美联储表示,该委员会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避免美国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因此,前美联储官员劳伦斯•迈耶认为,这次大幅降息很可能是美联储调控经济由“传统手段”向“非传统手段”过渡的转折点。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2011年公务员考试课程表
一周资讯排行
本月资讯排行
华图网校命中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