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通用 > 面试辅导 >
国考必备:公务员面试1000题详解(30)(2)
2011-12-26 10:37  华图网校 点击: 载入中...

  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答: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下》,意思是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古往今来,人们关于书已不知有过多少礼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信书,唯书本是从,轻则使个人成为书呆子,重则形成所谓“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唯书”的作风,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今天,我们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是在孟子的时代,孟子这种对于权威著作,对经典保持独立思考,勇于怀疑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体现出圣贤人物的治学风范。即便是对于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来说,也是值得学习的。

  今天,出版业大大发展。书籍汗牛充栋,各种负面的,正面的,积极的,消极的,有益的,有害的鱼目混珠,在这样的情况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精神就显得尤其必要。不然的话,可是要出大问题的了。

  7、好的制度能把人良性的方面发挥出来,坏的制度能把好人变成坏人,你的体会?

  答:对这句话应该辩证地来看,1、它讲到了制度对人的影响,或者说外界外界环境对人的作用。从这方面讲,它是对的,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反复强调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从体制上去消除腐败产生的土壤;所以我们领导决策者才有责任、有义务去带领、管理队伍,保证每名干部不掉队、不落伍,如果每个人的变坏都只与本身因素有关,那为何还要追究领导者的领导责任?2、但是,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而且主观方面是内因,客观方面是外因,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因此,这句话并不是绝对的真理,不能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忽视、否认主观的作用,从而开脱甚至纵容犯罪,姑奸养息。3、作为领导者应该通过加强学习,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从而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受外界影响。

  8、你如何看待木桶理论?或者说有人说,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与木桶中的最长板无关,而由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对此,你怎么看?

  答:1、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由最长的木板决定的,也不是由其平均值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这可以理解为:一个组织(利润组织和非利润组织)经营的好坏不取决于最优秀的人才,而是取决于企业中那些素质或者能力较差的员工,这在一定程度上,普遍情况下是正确的。2、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木桶的盛水不单决定于最短的一片,还决定于下述很多的其它因素:

  1、桶底是否有漏洞---这说明岗位培训和素质培训工作不搞好,就没有成长基础;2、木片间隙大小---这说明岗位衔接不好,只能让人力资源大打折扣;3、木桶位置是不是水平----无序的人力资源管理或者说人力资源的出发点不正确,那么人力资源的效果只能适得其反。;4、木片本身是否有漏洞---员工的素质本身有问题,而在招聘这一关或试用期这一关没抓好,结果害了企业或团体的成长。5、有人来舀水---没人管好水桶里的水,结果水被别人舀走了,企业一样,人被挖走了。6、木桶周围的环境---如果放在热带沙漠里,不到几小时全蒸发了,企业一样,如果环境不能为员工创造,只能让员工被迫离开;7、木桶在运输途中,谁能保证不因颠簸而让水溅出去---企业一样需要给员工以稳定的生活环境,如意舒适的工作环境8、木桶里有没有放东西---如果本来就满了,如何放得进水,人力资源也一样,岗位已满或无相适应岗位而因亲情或人情而安排员工进来,只能让人力资源闲置。3、“木桶原理”成立的最大前提是装“水”,而且水必须是液态的时候,而不是其它东西,其它状态。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装液体的时候成立,装气体、固体的时候还成立吗?一个木桶,装石头、瓦片、书本,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吗?当事物的前提发生变化,当原理的适用范围超出界限,所有的结论将都是错误!4、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也不能照搬照套西方的这模式,那体制,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也是有其自身运行规律的。

  9、俗话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1、这句话主要讲的是一个人要守信用,讲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曾说:“民无信不立。”韩非子也说:“巧诈不如拙诚。”其实,无论是个人或是公司甚至是政府,都离不开诚信。许多老字号或是相当有实力且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为求一时之利,不守诚信,最后落得个破产倒闭的下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基业毁于一旦,就是对诚信重要性的佐证。难怪有人已把诚信提高到生产力的要素之地位上了。然而,现在我们的诚信已经出现了危机,人们对什么事情都半信半疑,为什么呢?因为那些为了利益而漠视诚信的事情一再出现。物欲的横流和人心的浮躁,已使人们对诚信淡漠了,人与人之间好像陷入了彼此戒备的危机。人无信不立,良好的诚信是人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缺乏诚信,可能会得到一时的利益,但最终将被别人象躲避瘟疫那样躲着你,最终将成为孤家寡人,从而得不偿失。作为普通人如此,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更应该守信用,讲诚信,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取信于下属。2、但是,我们毕竟不是圣人,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说出的话,作出的决策也不能保证一定是正确的。对于不符合实际的言论、错误的决策我们就不能借口“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而拒绝修正,党的领导干部要时刻以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为重,坚持实事求是,要敢于承认错误,修正错误,带领人民不断前进。3、如何保证我们作出的决策是正确的呢?这就要求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求真务实,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10、有人说“成功是对人有益的”,也有人说“失败是对人有益的”。请你谈谈对此的看法?

  答:1、成功是对努力的一种回报,一种肯定,它能使人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对自身是一种动力,它能激发人们不断创新、努力学习的勇气!因此,在一定时候,成功对人是有益的。2、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给人留下了可贵的经验教训以及坚韧顽强的精神财富,它能激发人不屈不挠的斗志。爱迪生发明电灯就是在经历千万次的失败基础上才获得成功的;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救国救亡运动时,也曾经历过多次失败和挫折,但是,正因为我党有着坚忍不拔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斗志,我们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因此,有时候,失败对人也是有益的。3、作为一名公务员,党的领导干部,最关键的是我们要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成功与失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也不被暂时的挫折击垮。当前,我们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们依然要有危机意识,要有执政意识,要有政治敏感性,目前,各种矛盾依然广泛存在,建立和谐社会依然任重道远,贫困现象还没有完全消除,建立全面小康社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依然要保持谦虚谨慎,顽强拼搏的精神,领导人民不断前进。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一周资讯排行
本月资讯排行

更多>>名师讲座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