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关注 > 人物 >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大连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曹连
2009-08-24 09:22  东北新闻网 点击: 载入中...

  大爱无边,老百姓是他永远的挂念

  曹连新生前最爱听的一首歌是彭丽媛唱的那首《打江山的人》:“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

  曹连新常说:“要多为老百姓的事情操心,为共产党员挣个好名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党员领导干部不要讲知名度,要讲知民度。”

  市委书记夏德仁同志深情地回忆:“我当市长的时候,连新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对涉及老百姓的事情最上心,也最着急。有一次我正在办公室看文件,他急三火四推门进来就说,‘夏市长,星海街的一些群众反映,政府新选的小学校址离居民区太远,这事可不是小事,请您给协调处理一下吧’。像这种情况,他每个月都要给我报几件。市政府每年向市民承诺的18件实事项目,好几年都是由连新同志主持办理的。”

  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使曹连新和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多年如一日坚持资助贫困户。逢年过节,他总没有忘记去看望帮扶的贫困户,亲自送去生活必需品或钱,还时常坐下和他们聊天,询问生活情况。他在基层搞调研,从来都是轻车简从,注意和群众打成一片。在工厂,他下车间同工人们一起工作,一起吃食堂,一起聊天,工人们说:“老曹不像个政府官员,倒像俺们师傅。”在北三市农村,他不住镇里安排的高级宾馆,坚持住在村里的招待所,吃老百姓的农家饭。他当年下乡插队时的普兰店市星台镇孙屯村,是他经常下去的调研工作点之一,那里的乡亲们至今还亲切地称呼他当知青点长时因吃苦耐劳而得的绰号“小马驹”。曹连新曾发自内心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经常感到,到基层与最普通的人民群众接触的时候,往往是对我们的灵魂净化的时候。看看他们的生活,对共产党的感情,会感到我们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到位,还没有尽到责任。”

  市民政局杨爱民局长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曹连新4去敬老院的事情:2006年,为了完善农村社会养老福利服务体系,市政府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2.6亿元,将全市原有的103所乡镇敬老院全面改造成61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市政府文件刚刚下发的第二天,曹连新就打电话约杨局长一起到普兰店市星台镇进行民政工作调研。去了才知道,曹连新是带她来看这里的敬老院的。这个敬老院有50多位老人,住的房子年久失修,已破烂不堪。曹连新说:“这些老人都是我当年下乡知青时候的父老乡亲,现在他们老了,需要政府多关心,给他们一个好住处,安享晚年。你这个大局长能不能帮这个忙啊?”事后才知道,曹连新早在文件起草之前就专门去这里搞过调研。为了把这件事尽快落实,曹连新先后约杨局长跑了3次乡下,直到敬老院的新居落成。

  曹连新时常牵挂着他下乡进工厂时相依相伴、同甘共苦的农民兄弟、工人师傅。调到市政府机关工作后,他的业余时间少了,但他还是尽可能的挤出时间去看看这些人。今年80岁的宋秀芬老人是在曹连新去世25天后,才知道这个噩耗,她老泪纵横的埋怨去参加追悼会的女儿:“连新就像我的儿子,你们怎么能不告诉我?”老人是曹连新当年工厂里的师傅,1980年就退休了。退休后的近30年里,曹连新年年都去看望她,平时只要路过,就要到她家里坐一会儿,在老人心里,曹连新比自己的女儿们还亲。“二闺女结婚,酒席都是他掌勺做的。”回忆起曹连新的过去,老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他这个人善良,对谁都好。”

  在曹连新临终的病榻前,一位91岁的老人先后探望了他3次。她叫曲瑞民,是曹连新生前好友杨大建的母亲。“当年我们全家下放到农村,我的儿子大建跟连新因为酷爱读书成了好朋友。2002年大建因胃癌去世,丧事是连新一手操办的。打那以后,他就把我当成自己的妈妈对待,常常来看我。连新今年春节没来看我,很想他,给他包好了饺子,一直等他来家过年,盼啊盼啊,没想到他得了这么重的病。”老人哪里知道,曹连新临终前还嘱咐妻子和儿子:“以后有空常替我去看看她老人家。”

  81岁的老荣复军人于来有永远记得,2004年“八一”前夕,曹连新带着一张结亲助廉卡,来到了他的家,亲切地与他唠家常,和他一起包饺子,俩人从此结下了深厚情谊。2005年老人心肌梗塞住院期间,曾经昏迷了一次,醒来时心中只想见到曹连新。第二天,曹连新来了。“当时我见到他,已经说不出话了,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感动啊,我哭了。他不是我的亲人,却比亲人还亲哪!”在老人的记忆里,曹连新就像亲人一样关心他。因工龄中断,老人2004年时的工资每月只有450元,曹连新为他跑前跑后,多次找老人以前的工作单位,帮忙解决了工龄问题;老人双腿在战争中受过伤,却租住在6楼,出门很不方便,曹连新联系街道等有关部门,为老人安置了一套楼层较低的廉租房。老人几次病重住院,原单位长期拖欠医疗费不给报销,曹连新亲自带老人到所在的退休单位,面对单位的不断推托,曹连新说:“老人是给我们打天下的功臣,理应得到应有的照顾。如果你们确实有难处,我个人和你们单位各出一半医疗费。”经过一番入情入理的思想工作,单位负责同志深受感动,最终将拖欠了20年的医疗费全部报销了。2005年老人住院期间,无意中提到想到自己曾战斗过的地方看看,曹连新一直把这件事记在心中。5月的一天,曹连新买了去丹东的两张汽车票,圆了老人的心愿。曹连新带着老人到丹东朝鲜战争纪念馆参观,晚上俩人同住一个房间,给老人铺床盖被,照顾得无微不至。那几天,是老人一生中最开心的日子。至今,曹连新和老人的合影还挂在于来有家中最醒目的位置。

  曹连新一心想着老百姓的事情。有一次,妻子郭敏无意中对他说:“都吵吵食盐要涨价,咱也抢购一些存着吧。”曹连新听了,立即说:“要让老百姓都能吃上盐才是最重要的。”随后,他专门打电话咨询了有关部门,并向市长写了咨情报告,使事情很快得到了妥善处理。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曹连新用对老百姓的赤子之情,无边的大爱,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情为民所系”的高尚情操。

  临终遗书,他交出一份共产党员的人生答卷

  2009年6月16日下午,已经相当虚弱的曹连新抽搐了5次,医生们采取了急救措施,再一次把他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精神稍好一些,他让妻子拿来纸和笔,倚在病榻上,颤抖着写下了一生中最后一份382字的文稿——遗书。

  “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我乃大自然一份子,不可能逃脱,这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规律。”

  “自我评价:1.自认为一辈子对得起党,对得起祖国,对得起自己选择的事业。唯一对不起家庭,对不起妻子、儿子。欠他们太多。2.实践了自己入党的誓言,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可以献出生命。3.一生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清白白做人,没有做任何亏心事。”

  “几点请求:1.丧事从简。2.参加民政部门组织的海葬。3.请允许覆盖党旗。4.自里至外,要求干净整洁,不搞古董式的。”

  “对亲属的要求:1.不得提出任何不合理要求。2.不得随意为任何治疗提出责难。一定要遵照我的意见。”

  ……

  一份临终遗嘱,没有哀怨,没有遗憾,却惊天地,泣鬼神。

  一份临终遗嘱,是曹连新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一份圆满人生答卷。

  一份临终遗嘱,折射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生死观、价值观、家庭观、利益观,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顶天立地的正气歌。

  一份临终遗嘱,是一份生动的人生教材。它告诉了人们: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忠诚,什么是人生……

  2009年7月1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夏德仁参加完曹连新的遗体告别仪式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提笔写道:“看了连新同志的遗书,我深受感动。连新生前是大家公认的好人、好党员、好干部、好公务员。他给我的印象是,信仰坚定,对党忠诚;事业为重,克己奉公;作风扎实,工作认真;廉洁自律,两袖清风。他的事迹是我市广大党员干部投身老工业基地振兴伟大事业,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一个缩影……”

  2009年8月,中共大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广泛开展向曹连新同志学习活动。《通知》中指出:“曹连新同志是学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曹连新走了,他的遗书,是留给人间的一股纯净的人生甘泉!

  曹连新走了,他一生不争名,不争利,从没有向组织和领导伸手要过什么。临终前唯一的请求是在他遗体上覆盖一面党旗。

  曹连新走了,他一辈子克己奉公,从不为个人谋求私利,病榻前只求民政局长帮他安排海葬。他说:“爱民,我跟你有个约定,万一我有那一天,你一定帮我安排海葬。我不想给组织添麻烦,不想给家人添麻烦。”

  曹连新走了,不留骨灰,不立碑,只有一份遗书留人间。他是在用一生的言行,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树起了一座闪光的心碑!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