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专家:公选廉内助能吹来 “清风” 吗?

专家:公选廉内助能吹来 “清风” 吗?

A+ A- 2010-09-14 08:54  |  安徽新闻网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铜陵的“廉内助”评选活动能够带来廉政建设新风吗?昨天,记者就此事采访了该活动主办方之一的铜陵市纪委。对方介绍,这个活动他们以前曾经举办过,效果还是不错的,廉内助多吹枕边风,将有助于廉政建设。不过一些专家却对这样的活动提出异议。

  说法 此举有助廉政建设

  昨天,铜陵市纪委宣教室的一位武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对这个活动有质疑也很正常,不过这个活动完全不存在选秀的问题。他介绍,这次活动通过组织推选和群众公开推选两种方式进行,对于推选出来的官员家属,纪委、组织部等通过考察进行第一层把关,然后进行公示,包括单位公示、小区公示,并考虑在媒体上公示。“目的就是选出有公信力的‘廉内助’,树立标杆。”

  对于评选条件中要求“廉内助”在 “廉政建设上有实际事迹”这一条,是如何把握的?他介绍,有的群众在公开推选时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推荐标准。据他介绍,在2008年的活动中就有一位群众在推荐材料中说道:他曾经带着钱到一个领导家去给小孩办事,攻关这位领导的爱人,但是钱被全部拒收退还,对方还按照规定办事。

  举办“廉内助”评选真能加强廉政建设?铜陵市纪委认为,在全国查处的贪腐案件中,有九成的腐败案件和官员家属有关。“所以我们觉得开展这样的活动非常有必要,如果‘廉内助’能够多吹枕边风,将有利于廉政建设。”

  观点 制度不到位,选啥也没用

  “这基本上属于作秀!”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直言。

  顾骏说,这种评选没有一点实际意义和效果。“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从制度上做好对权力的制约,这都没做到位,遑论道德约束?”在顾教授看来,维持社会的廉洁之风必须从制度改良做起,“民主法制才是正确的途径,不约束官员的权力,却想管他们的枕边风,难道内助比制度还厉害?简直荒唐。”顾教授还说,他觉得像选举“廉内助”这样的活动无法推行,“没办法搞。你怎么知道谁贪谁不贪?连官员本人贪不贪都搞不清楚,你还想调查清楚他们的妻子?”顾教授担忧纪检部门这是给自己下了个套,“肯定要陷入被动。如果有的官员妻子没评上‘廉内助’,是不是说明他不廉洁?这样会让人人自危,组织评选的人也两头为难。”

  顾教授表示,评选“廉内助”是中国传统的“女人是祸水”的思想作怪,“这种想法毫无道理!”他说,现在中国并不需要这样的“创新”,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做好做实制度。

  用公权宣扬私德不妥

  武汉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刘伟说,他并不太认可公开推荐“廉内助”这种做法。刘老师说,从政治学上来说,只有权力才能制约权力,“呼吁家庭的力量来防微杜渐,只能说是抓住了细枝末节,起一点渲染的作用。”刘老师告诉记者,中国社会有一种家庭本位的思想,“人们往往分不清一个人和他的家庭之间的界限,总喜欢将二者联系起来。”

  刘老师认为, 妻子的“廉”或 “贤”同丈夫的行为并无绝对的关联,打着政治反腐的旗号来讨论个人私德并不妥当,“官员在家是一种家庭成员的角色,这和他掌握社会公权力的角色之间有很大区别。公权和私德应分开对待。”刘老师还说,如此行为难免会让人普遍感觉相关部门“道德作伪”,“用公权过多地宣扬私德,也容易让人性扭曲。”不过刘老师也表示,宣传“廉内助”也并非一无是处,“一个人贪污的内因外因是很复杂的,有个廉洁的妻子,至少能增大他不贪的可能性。 ”

  有意义,但价值有限

  安徽大学社会学副教授翟年祥老师则表示,“廉内助”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有意义,但价值有限。”翟老师说,他相信铜陵市举办这个活动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确实不排除某些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都很高的“廉内助”存在,“宣传这些人的事迹,的确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翟老师也说,根据经验,这里面还是有很大的作秀成分的。

  他说,“廉内助”的评选过程和标准无法量化,这就决定了评选的局限性,“你说廉洁的事迹,是一次廉洁、两次廉洁,还是永远廉洁?无法量化!再说也不排除有的人以前一直不太廉洁,就为了这次活动,故意找些人,捏造出一些所谓‘廉洁’的事迹来。更不用说有人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给自己投票,这些都是对公众作伪作秀的表现。”翟老师说,官员的作风是否廉洁,更多要靠官员自身的素质修养,“选‘廉内助’只能是辅助作用,不是本质。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