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大老板当小“村官”的“重庆旋风”

大老板当小“村官”的“重庆旋风”

A+ A- 2010-09-27 09:32  |  未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我到垫江石岭村当‘村官’,就是为农民打工,不要工资,也不拿一针一线!”2008年1月,亿万富翁刘群成为重庆首吃“老板当‘村官’”螃蟹的人。

  两年间,石岭村从毛毛虫蜕变成花蝴蝶。

  刘群预料到自己的成功,但他怎么也没预料到,自己播下的种子,会在两年后的春天,开出一大片花朵来。

  一个缩影

  5月4日,万州桑树村村民张泽华,特地起了个大早。

  他要熬一付中药——寻找这个治疗脱发的秘方,耗费了他整整两月时间。

  药熬好后,张泽华并没喝下去,而是将药倒进了保温杯,然后走出家门,挤上一辆中巴。

  半小时后,他迈进桑树村党委书记袁安明的办公室。

  “袁书记,你每天为我们劳累,43岁头发就掉了大半,你一定要把这药喝了!”张泽华有些哽咽。

  袁安明何人?为何受到如此爱戴?

  1977年,桑树村的冬天特别冷。一天下午,已几天没吃饭的袁安明躺在柴房里,正饿得瑟瑟发抖,

  屋外响起了敲门声,母亲把门打开,一个扛着麻袋的男子急匆匆走进来。

  “大姐,听说你家已经断粮好几天了,我四处借粮,终于凑了30斤包谷。”男子是村支书张世涛。

  美美地吃着包谷粥,袁安明暗许誓言:长大后,我也要当这样的“村官”。

  30年后,袁安明兑现了誓言。作为年产值超40亿元的民企老总,他成功当选桑树村党委书记。

  新官上任,袁安明烧了三把火。

  一把火:先修路。村民出地,自己出钱,短短几月,一条两公里长的碎石路,从半山腰蜿蜒出来。

  二把火:建码头。路通后,袁安明跑手续、找商家,短短几月,一个年产值达800万元的货场码头横空出世。

  三把火:壮经济。通过生意上的关系,袁安明把20余家私企引进了桑树村,村民们可以上班挣钱了。

  “村资产由负债400万元变成了净资产500万元,我们感激袁书记。”张泽华说。

  袁安明式奇迹,不过是千名老板下乡当“村官”的一个缩影。

  “两翼”之困

  “一个小偷摸进万州农民廖中国的家,不仅片物未取,反而在桌上留下200元。”市科委主任周旭在调研中流泪了,“可以想象‘两翼’农民穷到啥程度了。”

  重庆直辖十余年来,GDP年均增速超过10%,但辉煌背后,“孤岛经济”日渐凸显:都市发达圈人均GDP与渝东南、渝东北之比为3∶1.5∶1,大于全国东、中、西部的落差。

  “重庆要发展,最难在‘两翼’地区的脱贫致富。”薄熙来书记很揪心,这件事干成了,城乡统筹就很具体了,干不成,城乡统筹就是一句空话。

  薄熙来策动了“万元增收”大戏:三年内,让“两翼”95%的贫困农户增收万元。

  这出大戏,也牵挂着市委统战部的心:“‘两翼’农户要增收,重中之重就是抓产业。”

  如何在抓产业中有所作为?一番调研走访后,“刘群模式”跃入市委统战部眼帘。

  2月22日,在民营经济助推“两翼”万元增收大会上,市委统战部锐声宣布:推荐1000名民营企业家到“两翼”当“村官”,助推万元增收。

  “村官”履职方式有多种,既可进入村级“两委”任负责人,也可以村长助理、经济顾问等形式,指导农民增收——千名老板下乡当“村官”助推万元增收,就这样拉开帷幕。

  老板下乡

  “村官”那点月薪,对身家过亿的大老板而言,毫无吸引力。

  怎么才能打动他们呢?市委统战部也烧出三把火。

  一把火:以情动人。

  “有的企业家在外发达了,但以前生活过的村子还很贫穷。”市委统战部经济处处长王进说,“我们就从感情上打动他,希望他能为乡亲脱贫致富,奉献一份心力。”

  以情动人让“袁安明们”走上反哺路。

  “点滴之恩,涌泉相报。我当‘村官’,就是想为家乡作点贡献,带领乡亲过上好日子!”袁安明说。

  二把火:以利动人。

  “不能光以情,更好的办法是以利。”王进说,“很多民企的产业链都不完整,吸引他们当‘村官’,把原材料等基地建到‘两翼’,让他们在完善产业链的同时致富乡亲,一举两得。”

  以利动人让企业家们兴奋起来。

  “做经济顾问是件好事,把自身产业与相关村子对接,最终实现双赢。”德庄集团董事长李德建说。

  三把火:以名动人。

  “有的企业家在商业领域成功后,渴望参政的脉搏便越跳越剧烈,但因门槛限制,他们找不到很好的参政渠道。”王进说,“下乡当‘村官’,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舞台。”

  以名动人让“郝庭燕们”开始上山下乡。

  “在经商之外,终于有一个政治舞台可以展示另一种才能。”春瑞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庭燕说。

  三把火之下,千名老板下乡当“村官”荡开一池春水。

  带头大哥

  往平静湖面扔一块石头,涟漪会波及很远。

  这就是“涟漪效应”。

  “在企业家纷纷下乡当‘村官’后,就急需几块石头充当带头大哥,来砸出‘涟漪效应’。”市工商联副主席刘杰锋说。

  市委统战部、市委组织部、市工商联开始联手培养“带头大哥”。

  第一个带头大哥叫“南方模式”。

  统一建猪舍、统一供资金、统一供猪苗、统一供饲料、统一供疫苗、统一供技术、统一大回购,保证每头获利至少50元——“七统一保”的南方模式,让参与农户户均增收1.6万元。

  “把企业生产车间建在农户家。”南方模式引领企业家们依葫芦画瓢,带领村民向养殖业进军。

  第二个带头大哥叫“小天鹅模式”。

  小天鹅集团董事长何永智担任石柱县冷水乡经济顾问后,通过建立蔬菜、辣椒等采购基地,带动冷水乡8000余户农户走上万元增收路。

  “把原材料基地建到农村去。”小天鹅模式引领企业家们如法炮制,带领村民向种植业进军。

  第三个带头大哥叫“民生模式”。

  民生能源集团投资14亿元,在黔江、秀山等地投资了12个项目,解决了一大批农民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可帮助3200余户农民实现万元增收”。

  “到‘两翼’招工去!”民生模式引领企业家们竞相效仿,以“解决就业”引领农户万元增收。

  在三种模式引领下,4月,171名民营企业家与“两翼”地区签订了208个项目,总投资近205亿元。

  “一大批农户将在千名老板下乡当‘村官’中富裕起来。”王进目中希望闪动。

  监督之战

  王进脚底起泡了。

  两个月里,他跑完了“两翼”十几个区县。争分夺秒,就是想干好一件事:在每个区县培养50名联络员。

  “既要是当地农民,又要品德好,还要有一定文化素养。”王进浏览着一张张报名表说,“这种人需要慢慢淘。”培养联络员干什么?

  “对企业家‘村官’进行监督,随时报告农户万元增收进展情况。”王进说。

  “虽然企业家‘村官’的处事动机大多是出于公益,但其背后的隐忧不容忽视,一旦发展农村的‘公益冲动’变成利己的‘私益冲动’,监管将成为难题。”市委党校教授黄远固说。

  已有农户发出了质疑:当村里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老板能否一碗水端平?甚至牺牲私利保全公益?要避免“企业家治村”的损公肥私,就须建立制度防火墙。

  “联络员制度就是一种尝试。”王进说,“每个联络员都是直接选用的参与万元增收的农民,他们必然会对企业家‘村官’的每个项目进行全程监督,我们将对越红线企业家进行问责。”

  在建立联络员制度之后,市委统战部又制定了“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制度”等六个文件。“在七个文件监督下,老板当‘村官’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将走上科学、健康的轨道。”王进说。

  相比而言,大学生“村官”给“两翼”农村带去的更多是知识和文化,为农村发展增添了后劲;而老板当“村官”送去的则是直接的财富和资源,可推动“两翼”农村经济迅速转型。

  既弥补了大学生“村官”的不足,又致富了“两翼”农民,这是一种很好的探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