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评论:公务员考试遇冷才让人担心

评论:公务员考试遇冷才让人担心

A+ A- 2010-10-29 08:59  |  未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度中央机关招考公务员报名中,通过资格审核的考生达124万名,某个职位有4616人竞争,另一职位报考人数更是多达9314人。于是,有人羡慕公务员永远是香饽饽,有人担心太多优秀人才流向政府而不是企业不利于社会进步,当然还有人认为这是社会不公平的表现。笔者认为,同任何社会热点问题一样,公务员考试“高烧”不退,也需要理性看待。
  首先,与去年比,今年公务员报考并不“热”。从总数看,报名已经截止,虽然资格审核工作还在继续,但对比去年的146万人,今年报考人数较少。从最“热”的职位看,去年报名人数最多的一个职位,合格人数达到21993人,今年最多的仅为9314人。这本身说明考生报考已经相对理性。今年依然存在所谓 “刷人数”情况:就是借用他人的身份证注册报名,造成“热”假象,吓退潜在对手。此外,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公务员考试早已不是非此不可的独木桥:名是报了,但很少人认为这是唯一选择。
  其次,考试热好过潜规则热。尽管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都会有潜规则、暗箱操作之类的负面消息传出,但超过百万人报考,这本身就充分说明人们对这一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公务员的制度的信任认可,充分说明人们对政府寄予了希望和期盼,这是政府公信力提高和社会走向公正、公平的表现。相反,如果公务员职位无人问津,只能说明人们已经饱受潜规则、不公平的伤害,对制度、政府及社会公平都完全失望了。这恐怕是谁也不愿看到的更糟糕的局面。第三,一个知识型、专家型的精英政府更有利于改革发展与社会进步。建设阳光型、服务型、高效性的政府是所有国家的努力目标。考试很难选出优秀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企业家等真正一流的专家学者,但完全可以通过考试挑选到优秀的社会管理者。事实上,中国的科举制度没有培养最好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学者、诗人等,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1000多年能够顺利运作,甚至古代中国被外国人视为 “全世界管理得最好的国家”,从科举制度选拔出的人才功不可没。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未必就比科举考试更“热”,今人也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和智慧用好公务员考试制度,让优秀的管理者脱颖而出。
  简言之,公务员考试热反映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无需过分担忧。事实上,建立健全正常的人才流动体系,让人才和社会财富自由流通,保障各个阶层的公平和个人发展机会的均等,才是更重要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