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公务员应成为“后世博效应”的表率

公务员应成为“后世博效应”的表率

A+ A- 2010-11-02 08:44  |  长江商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在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讲话称,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次向世界学习的良好机会。

  的确,184天“世博时刻”成功难忘,注定给国人提供一次借鉴先进理念与现代科技的极佳机会。经过近半年的展示,上海世博会所演绎的这本集世界智慧的“城市发展百科全书”正火热翻开后续篇章,开启一次永不落幕的“后世博之旅”。相当一部分公务员都有幸参观和参与世博,在现场或许会萌生“将世博带回家”的冲动,但是随着世博的完美谢幕,不少人认为世博展示的一切仅有观赏价值,而实用性离现实生活还很遥远。在后世博时代,应摒弃这种“叶公好龙式”的陈旧观念。

  公务员在体验世博精彩之后,拓宽国际视野、领悟科学精神、嫁接科学成果显得尤为重要。在世博会遛过的“马”眼界更宽、思路更宽、胸襟更宽,有望成为发展大业与破解民生难题的“千里马”。来自五湖四海游客的文明观博;世博会工作人员的精心呵护;世博建设者和“海宝一代”志愿者身上奉献精神与劳动品质等,都给包括公务员在内的每一位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将世博精神财富学以致用,转化为现实动力,公务员应成为社会公众的表率。这也是提升公务员整体素质,增强政府公信力的应有之义。

  更重要的,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尤其是各级官员的政绩观与发展观,使之意识到运用新技术,发展低碳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感与危机感,适应新的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走出重增速和唯GDP的“发展陷阱”。诚然,不少世博新技术目前的成本较高,如果拿来就用,势必看不到多大的经济效益,这对社会与企业来说,缺乏一种竞相追逐的源动力。因此,通过政策引导,采取税收减免和专项补贴等激励措施,让新技术在较短的时间里进入生产生活应用领域,使更多的新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为经济转型助一臂之力。这样才能让“世博新宠”在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受到青睐,将更多地区带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佳境,为广大民众谋福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