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禁建豪华校旨在教育均衡

时事评点:禁建豪华校旨在教育均衡

A+ A- 2012-06-14 10:17  |  京华时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均衡教育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抬谷,使每所学校都处于较高的水准。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上学难、择校难,实际上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上好学校难、择好学校难。换言之,“有书读”的问题解决之后,接下来应该解决“读好书”的难题,而这就牵扯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命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2012年要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日前,北京市教委更与各区县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

  打量北京市教育新政即可发现,若有未达标学校区县禁建豪华校,为逐步缓解择校现象,学校不得设重点校和重点班,正是为了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择校热愈演愈烈。原因很简单,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优质学校就读?优质学校不仅拥有优良设备,更有优秀师资力量。如果区域内仍有未达标学校,却把有效的教育资源投向豪华校或再建豪华校,就会形成严重的马太效应,即便优质学校发展再强势,因为未达标学校的存在,当地教育发展仍是跛脚的。

  “不得建豪华校”,具有鲜明的导向意义。一个细节不能不提,与全国范围内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相比,北京市制定的时间表是,提前5年即2015年全市16个区(县)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提前实现的前提是践行稳健而清晰的路线图,即各区县逐步缓解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学校不得设重点校和重点班,以及“不得建豪华校”等等。

  应该看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单一而苍白的,而是具有丰富内涵,体现在多个层面,按照全国人大代表、著名教育学者周洪庆所称,义务教育要均衡化,在措施上应该四个方面加以细化,一是师资的均衡化,二是基本设施的标准化,三是课程设置、考核评估的一体化,四是财政投入的保障化。全面实现这四个方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因此,“不得建豪华校”的初衷虽好,但如何让这一善政很瓷实地得到落实,尚需配备一定的细则,进行更详尽的制度设计,比如如何定义达标?达标之后怎么办?

  当然,均衡义务教育绝非奉行平均主义,不是把优质教育资源像摊大饼似的摊开,各个学校都见者有份,若如是,就是对义务教育均衡化的窄化。简言之,均衡教育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抬谷,使每所学校都处于较高的水准,这才是人们看到的美妙现实。

  “不得建豪华校”,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期待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进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孩子身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