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住房信息联网“数据很敏感”

时事评点:住房信息联网“数据很敏感”

A+ A- 2012-06-27 09:51  |  济南日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距离4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的最后期限只剩7天,目前只有18个城市宣布与住建部联网,住房信息联网工程完成率仅45%。住房信息联网可能牵出公职人员腐败问题,一位上市房企营销总监称,大城市的住房信息都已入库,区别在于政府是否愿意公开而已。(6月25日《东方早报》)

  4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一旦联网,其好处多多:这些城市楼市销量、资金流向、房屋空置率等相关信息就会“一览无余”;个人在不同城市间的购房信息将被“一网打尽”,异地炒房不会再“漏网”……

  如此利好的政策,各城市理应热切响应。但蹊跷的是,住建部在推行这项政策时阻力重重,眼见距离规定的最后期限没几天时间了,仍有22个城市未能按规定实现联网。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个中缘由: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数据很敏感”,可能牵扯出公职人员的腐败问题。

  原来如此!虽然4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本义不是反腐,却会让个人在不同城市的购房信息“一览无余”。这种“透明”对寻常百姓而言,少有人计较;但对个别腐败者而言,绝非好消息。一位官员若是拥有数套甚至十几套住房,这本身就是一封举报信,借此倒查腐败者,就轻松容易多了。

  有些官员动辄拥有N套房子,这早已不是秘密。前不久昆明市长张祖林就声称:“有权有钱部门的人员有四五套房子很普遍。”一些腐败者动辄被曝光有十几套甚至数十套房子,更是一种印证。

  4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不仅可为房地产调控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支持,而且还能“搂草打兔子”,顺便揪出一些腐败者,这是意想不到的好事。但有悖公众逻辑的是,一些城市恰恰由于担心牵出公职人员腐败问题而不愿联网,究其原因无非有这几种答案:一是个别人本身或许不干不净,担心个人住房信息联网“伤及”自己;二是有些人本身是既得利益群体之一,“官官相护”是其惯有的思维;三是有些人反腐“叶公好龙”,嘴上喜欢说“反腐”,实际上只说不做。

  为了打消一些城市的“信息安全”忧虑,“鼓动”他们尽快联网,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曾郑重承诺:“只有市委书记、市长和住建部门负责人都同意,才能把某一个人的住房信息调出来。所以,市委书记、市长尽管放心。”住建部部长的保证从侧面说明,反腐之路任重而道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