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平安费,不平安

平安费,不平安

A+ A- 2012-07-02 13:58  |  钱江晚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近日,温州本地媒体报道,温州市区一派出所,每月都向辖区内的棋牌室,收取“保护费”。如果抗拒不交,每日都有穿制服的人,上门“治安管理”,直到把棋牌室的客人赶走为止。此外,经营者们还得为派出所下属的警务室交电话费、买电脑、给协警买制服,甚至还要替人家的KTV消费买单。

  人民警察保一方平安,这是应有之义,向治安管理和服务对象收取“平安费”,这不成了交易、买卖关系?“保护费”听说过,那通常是过去治安状况差时,一些地痞流氓以及黑恶势力干的勾当。却不料,治安权在手,也四处“权力寻租”,这严重玷污了警察形象,使金盾蒙羞。

  当然,这保护费既然收了,保护作用还是得起一下的。一些“棋牌室基本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民警对“赌钱”行为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只不过,当“吃拿卡要”的胃口大到经营户承受不了的地步,“反戈一击”就发生了,于是,鱼死网破,大家玩完。

  正如报道中所说:“平安费”也不是永保太平的,总有一两个棋牌室会被“查”。该派出所所长杨永新是如此解释保护功能为什么失效的:“哪里是我要搞你?你运气差被市局查到了。”一个搞字,霸气侧漏。霸气的杨所长居然还尽职尽责地为赌场“支招”,“算账、分钱的时候到门口去分,或者在没人的时候,安静点(的地方),不要钱放桌子上赌。”他还建议,在棋牌室挂上“严禁赌博 提倡娱乐”之类的字样,如此“兢兢业业”,拿点平安费倒也应该啊!可是这个平安费,拿得不平安,杨所长已经被停职调查。

  从报道中看,这个“平安费”由来已久,不是一两次像“小搞搞”那样偶尔为之,这3年来每月有收据、报销发票等证据留在经营户手里,应该不是什么秘密了,或许已经形成一种潜规则。一个派出所敢下这么大的“赌注”,从严治警在基层是不是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尤其对那些“常在河边走”的警务人员,管理和监督力度是不是还远远不够?如果不是派出所要价太高,这隐形赌场的保护伞是不是还会一直撑下去没人发觉?这些问题都是亟须认真反思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