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招考资讯 >公务员|时政热点:你必须知道的嫦娥四号和月球知识

公务员|时政热点:你必须知道的嫦娥四号和月球知识

2019-03-26 15:52  |  华图在线  |  责编:徐珂 点击收藏

  四、潮汐与月球大气

  潮汐是由太阳和月球的引力所产生的,所以它的能量来源不是太阳辐射。它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一般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潮汐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但开发使用除了受地域的限制,也会受着时间的限制。由于时间的不同,天体引力对海水引潮力造成的影响不同,每月初一和十五会形成“大潮”,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

  月球由于表面几乎没有大气层,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更多的到达月球表面,球面迅速升温,晚上没有大气对月球地面的保温作用,晚上球面温度极速下降,因此月球表层的昼夜温差较大。

  由于缺少大气的散射作用,所以在月球上看不到蔚蓝的天空,所能看到天空的只是一片漆黑。

  五、月球坑和中国

  月球表层大气稀薄,所以多会受到一些星际物质的侵扰,比如小行星或其它天体陨石的撞击,因此在其表层也形成了很多坑坑洼洼。

  在月球上,总共有六座环形山,以中国人名字命名,其中位于月球背面的有五座,分别是石申环形山、张衡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郭守敬环形山和万户环形山,另外位于月球正面的有一座,是高平子环形山。

  这六位有幸命名月球环形山的中国人都和天文活动有关,其中石申、张衡、祖冲之和郭守敬都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石申是战国中期天文学家,经过观察发现恒星138颗,绘制了最早的恒星表。张衡是汉代天文学家、科学家,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等。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科学家和数学家,祖冲之的成就主要在天文历法方面,经过多年的观测和推算,编制了《大明历》,区分了回归年和恒星年,首次把岁差引进历法。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万户是这六个人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万户是明朝的一位官员,他并不是天文学家,但是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高平子是我国现代天文学家,上海金山区人,发表《周髀北极璿玑考》,他以精密的论证推算出周代北极星的正确位置,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后迁居台湾。

  六、考点一览

  七、月食

  月食只是一种普通的天文现象。月亮本来就不发光,它的光是靠反射的太阳光,如果地球遮住了太阳光,那月亮也就反射不了太阳光了,就会出现月食。月食一般在农历十五、十六出现,此时月亮、地球、太阳几乎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就会出现月全食。

  月食有三种类型: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无月环食)月球运转到地球半影区,月球表面出现黑影;部分进入地球本影区,月偏食出现;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区,月全食出现。

  发生月全食时,太阳光通过地球两侧的时候,波长较长的红色光线通过地球厚厚的大气层折射和散射红光到月面上最多时,再从月亮上面反射到地球上,会出现红月亮。

  八、配套检测题

  1.【2013-重庆】月球上有四座环形山是以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关于这四位科学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石申是著名的天文学家

  B.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C. 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在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

  D. 祖冲之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二位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古代科学家。

  第二步,月球上有四座以我国古代科学家名字命名的环形山:石申环形山、张衡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和郭守敬环形山。其中科学家祖冲之,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道题是按当年的考情解析的,具体更新内容,请以前面的知识点为准。

  因此,选择D选项。

  2.【2009-广西】我国首颗人造绕月探测卫星( )在累计飞行494天后,于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成功落在月球的丰富海区域。

  A. “嫦娥一号”

  B. “长征二号”

  C. “长征三号”

  D. “神舟七号”

  【答案】 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热点。

  第二步,2007年“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成功,圆满实现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后,于2009年3月1日完成任务,准确落入月表指定区域,成功完成硬着陆。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长征二号”是中国研发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之一,用于发射高度在500km以下的近地轨道卫星和其它航天器。1975年11月成功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C项:“长征三号”是在长征二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级运载火箭,主要承担高轨道的发射任务。1990年4月首次成功地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标志着我国航天开始进入国际航天发射市场。D项:“神舟七号”是我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它是我国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

  3.【2016-山东】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潮汐现象主要是其他行星的引力造成的

  B. 地转偏向力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C. 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D. 一般来说,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小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天体运动。

  第二步,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表面运动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力,全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海面垂直方向的涨落运动。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故潮汐现象并非是其他行星引力所造成的。

  C项:地磁场是指地球内部存在的天然磁性现象。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D项:重力加速度通常指地面附近物体受地球引力作用在真空中下落的加速度,记为g,方向竖直向下。距离地面同一高度的重力加速度,会随着地理纬度的升高而变大,赤道最小,南北极最大。

  4.【2016-广东】以下选项中的工具或应用所依据的科学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温度计

  B. 热气球

  C. 热继电器

  D. 潮汐发电

  【答案】 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热胀冷缩原理。

  第二步,潮汐发电是水力发电的一种,利用的原理为高低潮位落差产生的水能带动发电机发电。由于月球、太阳存在引潮力以及地球自转效应,海水每天有两次涨落现象,白天的称为潮,晚上的称为汐。涨潮时将海水中的能量以势能的形式存储在水库内,在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这一高低潮位落差,以水的势能带动发电机发电。其他三项工具依据的原理为热胀冷缩。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温度计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等,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了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的性质。

  B项:热气球气囊中空气受热膨胀后,密度变小,外界的空气密度大,热气球向上升起产生浮力飞行,故热气球利用了热胀冷缩原理。

  C项:热继电器由发热元件、双金属片、触点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流入发热元件的电流产生热量,使两种不同热膨胀系数的双金属片受热发生形变,脱离扣板使主电路断开实现过载保护,故热继电器的制作利用了热胀冷缩原理。

  5.【2013-四川下】海洋动力资源是一类非耗竭、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海洋动力资源的是(  )。

  A. 海底天然气

  B. 潮汐能

  C. 海洋温差能

  D. 海流能

  【答案】 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海洋动力资源。

  第二步,海洋动力资源,主要指海水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海水因温差和盐度差而引起的温差能与盐差能等,故B、C、D项均属于海洋动力资源;而海底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选择A选项。

  6.【2011-安徽】下列关于日食和月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日食、月食的成因只与日、地、月三个天体的几何位置有关

  B. 日食和月食都是自然现象,所以它们是不可能准确预报的

  C. 当月相是朔的时候就一定会发生日食

  D. 如果日食带在我国经过,肯定是东部的居民先看到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日食和月食。

  第二步,日食与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亮正好处于一条直线。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发生日食现象;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上的光,形成月食。所以日食、月食的成因只与三者的几何位置有关。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能精确计算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位置,准确预报日、月食。C项:日食一定会发生在朔,即农历初一。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但因太阳轨道(黄道)与月球轨道(白道)成5°9′的交角,故并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发生。D项:由于月球绕地球的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影也是从西向东移动,因此日食带在我国经过时,西部的居民先看到。

  7.【2018-联考】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即地球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称呼。下图所示“上弦月”大致的农历日期是: A. 初一、初二

  B. 初七、初八

  C. 十五、十六

  D. 廿二、廿三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月相变化。

  第二步,每月农历初七、初八,月亮上半夜自偏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称为上弦月。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新月是一种天文现象,是指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亮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落,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的情况。所以,初一、初二对应的是新月。

  C项:满月是指月和太阳的黄经差达到180度时的瞬间(也称望),以及此时的月相(也称望月)。农历的十五、十六会出现满月。

  D项: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所以叫“下弦月”。

  补充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12  共2页
11
{literal} {/lite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