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笔试考前知识点之中小学综合素质(3)
20.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对比
相同点:
(1)背景相同。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
(2)目的相同。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
(3)内容相同。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
不同点:(1)领导力量不同。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掌握中央实权的慈禧太后在支持顽固派、洋务派之间,犹豫徘徊,致使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后,由明治天皇掌权,二者形成合力,进行大刀阔斧、全方位的改革。
(2)具体措施不同。政治方面:中国洋务运动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日本则改革落后制度,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建立新的体制。经济方面:中国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文教方面: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3)阻力不同。洋务运动外受西方列强,内受封建顽固势力的严重阻挠;日本幕府体制专制色彩较轻,倒幕运动的胜利扫除了改革障碍。
(4)结果不同。中国洋务运动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失败;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而且更重视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文明制度,最终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
21.区别两次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 | 时间 | 影响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1914年至1918年 | 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主要是德、奥匈帝国等同盟国和英法俄意等协约国之间的战斗。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1939年至1945年 | 二战分为欧洲战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五大战场,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最后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
22.区别重要会议
重要会议 | 时间 | 内容 |
开罗会议 | 二战期间,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卡罗举行会议, | 签署《开罗宣言》,宣布对日作战目的是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
德黑兰会议 | 二战期间,1943年11月至1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举行会议 | 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决定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 |
雅尔塔会议 | 二战期间,1945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雅尔塔再次会晤,商谈对德处理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 | 为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
波茨坦会议 | 二战期间,1945年7月17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德国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了战争期间的第三次会议 | 着重讨论战后世界安排的问题。加速日本的投降、巩固对德的胜利。 |
万隆会议 | 二战后,1955年4月,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 | 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
23.简述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关系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史称“贞观之治”。
政治方面:
(1)任用贤良。如:初期房玄龄、杜如晦,后期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
(2)虚怀纳谏。如:“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时最有名的谏臣魏征。
(3)完善制度。加强三省六部制,确立新的宰相制度。大兴学校,发展科举,扩大了唐朝统治的基础。 经济方面:重视农业,轻徭薄赋,戒奢从简,发展生产。 军事外交:灭亡东突厥,被称为“天可汗”。 民族文化: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游。
24.康雍乾主要政绩
皇帝 | 主要政绩 |
康熙 | 削平三藩,统一台湾,管理西藏,雅克萨之战,准噶尔叛乱,《康熙字典》。 |
雍正 | 摊丁入亩,设军机处,设驻藏大臣、乌里雅苏台将军。 |
乾隆 | 文字狱,《四库全书》,京剧形成,平定大小和卓,设伊犁将军,闭关锁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