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笔试考前知识点之教育知识与能力(2)
考点4 教育与个人
一、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二)环境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
(三)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 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二、个体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
(一)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二)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三)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四)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五)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考点5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 ||
主要观点 | 代表人物 | |
个人本位论 | 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 |
中国:孟轲 国外:卢梭、裴斯泰洛齐、帕克、夸美纽斯、福禄贝尔、马斯洛、罗杰斯、马利坦、奈勒、萨特等 |
社会本位论 | 确定教育目的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
中国:孔子、梁启超 国外:赫尔巴特、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巴格莱、涂尔干、孔德等 |
教育无目的论 | 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 杜威 |
辩证统一论 | 马克思主义者 | 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 |
(一)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二)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考点6课程
一、课程类型
二、编写教科书的基本原则
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第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六,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考点7 教学
一、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量力性原则
8、思想性与科学性原则
二、教学方法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三、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是认识过程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认识的简捷性
5.有指导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五、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
(1)不利于因材施教;
(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