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

(单选题) ,杨女士家里来了许多客人,由于水杯不足,杨女士想用下自己孩子的水杯,所以就把水杯里的饮料先倒在了碗里,结果她的孩子却因此哭闹了起来,说“这样的话饮料就变少了”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杨女士的孩子的认知发展可能处于( )。
  • A. 具体运算阶段
  • B. 前运算阶段
  • C. 形式运算阶段
  • D. 抽象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 B
  • 解析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认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守恒概念没有形成,思维缺乏观念的传递性。守恒是指儿童认识的客体尽管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包括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通过“你这样倒的话饮料就变少了”可知,儿童认为,改变了容器的形状,饮料就会变少,还未获得守恒概念。故本题选B。

  • 考点

    教育心理学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认知发展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前运算阶段

  • 来源

    2019年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教师招聘试卷第52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很多地区都进究吃年糕,因为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________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所以,年糕________是一种日美食,________代表着美好的寓意和希望。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表明 既 也
  • B. 象征 或者 或者
  • C. 比喻 一边 一边
  • D. 寓意 不仅 而且
正确答案 D
  • 视频解析
    免费试看
  •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和第三空。根据文段表述,说明年糕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事物,更重要的是有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寄托。所以第二,三空为递进结构,B项的“或者……或者……”和C项的“一边……一边……”表示并列结构,排除B项和C项。
    第二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文段表述说明用“年年糕”的谐音包含人们的期望,该空有“包含、寓含”之意。A项“表明”指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D项“寓意”指寄托或隐含的意思,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 拓展

    象征:①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②不可见的某种物(如一种概念或一种风俗)的可以看见的标记;③也指用部分事物代表全体;④用来表示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⑤迹象,特征。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实词与虚词综合考查

  • 来源

    2019.9.7安徽省合肥市直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试题第78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作为鲜活的、兼有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传统民俗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承、弘扬民俗文化的好________。各地的民文艺演出、民俗目走街等,让人________。借助互联网平台,剪纸、宫灯、年画、皮影等民风良俗让人们重新认识、感受到蕴藏和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传统文化。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契机 目不暇接
  • B. 场合 眼花缭乱
  • C. 载体 流连忘返
  • D. 时机 心潮澎湃
正确答案 A
  • 视频解析
    免费试看
  •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词语与“春节”搭配。A项“契机”指机会;C项“载体”泛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D项“时机”指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三者均可放在此空。B项“场合”指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横线前“各地的民间文艺演出、民俗节目走街等”可知,所填空包含“多”的意思。A项“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符合语境。C项“流连忘返”指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心潮澎湃”指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 拓展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实词与成语综合考查

  • 来源

    2019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第23题、2019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第33题、2019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第23题、2019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第31题、2019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E类)第25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中学生张磊找他妈妈要压岁钱,张磊的妈妈说:“我知道你一直想要一个平板电脑,平板电脑或者压岁钱,看你的选择。”张磊觉得二者都可以,但是他更喜欢用平板电脑玩游戏。 由此可以推出:
  • A. 张磊的妈妈不会给他压岁钱
  • B. 张磊的妈妈一定会给他平板电脑
  • C. 张磊有可能既会得到平板电脑,也会获得压岁钱
  • D. 张磊妈妈的意思是让他二选其一
正确答案 C
  •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中的关联词“或者”,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推理。
           或者平板电脑,或者压岁钱。
           第三步,进行推理。
           选项C,“有可能”从弱原则,代表上述三种情况的一种,符合题干,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张磊的妈妈会不会给他平板电脑并不确定,所以不确定是否符合上述三种情况之一,不明确选项,排除;
           B项,“一定”过于绝对化,情况二中不给平板同样也符合或关系,排除;
           D项,题干或关系不代表二选其一,包含三种情况,可以两者都选,排除。

  • 考点

    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 翻译推理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患儿男,7岁。发病,高热半天后反复抽搐,意识不清,来院就诊。查体:面色苍白、抽搐状、双侧瞳孔不等大,光反射迟钝,呼吸浅表。取粪便化验检查,高倍视野见脓细胞3~5个,外周血象:白细胞数15×109/L,可能性大的诊断为
  • A.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 B. 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C. 热性惊厥
  • D. 流行性乙型脑炎
正确答案 A
  • 解析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以2~7岁儿童更为多见,成人偶有发生。起病急骤,突起畏寒、高热,病势凶险,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可有嗜睡、昏迷及抽搐,迅速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结合患儿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诊断为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故选A。

  • 考点

    临床专业知识 传染病学 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

  • 来源

    20210619湖南省湘潭市医疗岗第82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崇明人有个传统,,家家都要做糕,配料是白米、糯米、赤豆、核桃仁、糖等。糕的大小不同,有5斤食材的和20斤的不等。有的人自家不做,就带着食材,到镇上找手工作坊加工。以前,作坊的数量不多,一般每个镇上也就一家,主要业务就是“来料加工”,稍做一些糕用来卖。它的生意具有____,过后一段时,往往就很____了。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季节性 萧条
  • B. 周期性 热闹
  • C. 稳定性 萧索
  • D. 持续性 繁华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春节期间,家家都要做糕”和“春节过后一段时间,往往就很____了”可知,做年糕的生意仅仅是春节期间比较火爆,有时间上的局限性。A项“季节性”符合语境。B项“周期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发生,不能体现时间上的局限性,与后文不能形成转折,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稳定性”指保持不变,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持续性”指能持续下去,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答案锁定A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用萧条来形容生意冷清,符合搭配习惯。
    因此,选择A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实词辨析

  • 来源

    2017年11月18日广东省东莞市下半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卷(一)第41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崇明人有个传统,,家家都要做糕,配料是白米、糯米、赤豆、核桃仁、糖等。糕的大小不同,有5斤食材的和20斤的不等。有的人自家不做,就带着食材,到镇上找手工作坊加工。以前,作坊的数量不多,一般每个镇上也就一家,主要业务就是“来料加工”,稍做一些糕用来卖。它的生意具有________,过后一段时,往往就很________了。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季节性 萧条
  • B. 周期性 热闹
  • C. 稳定性 萧索
  • D. 持续性 繁华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春节期间,家家都要做糕”“春节过后一段时间,往往就很________了”可知,做年糕的生意仅仅是春节期间比较火爆,有时间上的局限性。A项“季节性”符合语境。B项“周期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发生,不能体现时间上的局限性,与后文不能形成转折,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稳定性”指保持不变,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持续性”指能持续下去,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答案锁定A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用萧条来形容生意冷清,符合搭配习惯。
    因此,选择A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实词辨析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在播放,观众可以参与互动,实现合家欢的观赏效果。《中国诗词大会》不________,采用了紧张刺激的追逐赛、争霸赛等多维度比赛形式,摆脱了说教意味,把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吸引到电视机前。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纸上谈兵
  • B. 夸夸其谈
  • C. 徒托空言
  • D. 坐而论道
正确答案 D
  • 视频解析
    免费试看
  •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所填词语用来说明《中国诗词大会》所具有的特点,由“采用了紧张刺激的追逐赛、争霸赛等多维度比赛形式,摆脱了说教意味,把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吸引到电视机前”可知,该节目的创新特点就是“形式创新,不再单纯说教”。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文中没有要解决的问题,且与“说教”无关,排除A项。B项“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侧重说话不切实际,未体现“形式不生动”以及“单纯说教”,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徒托空言”指白把希望寄托在空话上,指光有满嘴空谈,不办实事,未体现“形式不生动”,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坐而论道”指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可以表达“单纯的说教”“形式不生动”的意思,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成语辨析

  • 来源

    2017年0422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甲卷)第21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某电影院上映了某部电影,当天开始首次放映该电影,票价一直为50元/张,第一天一共放映了8场,平均每场有200名观众,由于第一天口碑很好,所以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放映2场,平局每场有观众220名观众,第三天比第二天少放一场,平均每场有210名观众,则这三天平均每场的票房收入约为( )元。
  • A. 10321
  • B. 10468
  • C. 10537
  • D. 10655
正确答案 C
  • 解析

    本题考查平均数问题。根据题意可知,第二天播放了8+2=10场,第三天播放了10-1=9场。第一天的总收入为50×200×8=80000元,第二天的总收入为50×220×10=110000元,第三天的总收入为50×210×9=94500元。根据平均数=总数÷总个数,可得这三天平均每场的票房收入为元。故本题选C。

  • 考点

    数量关系 数学运算 平均数问题

  • 来源

    2021年10月31日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第71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填入括号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1)开展这一次“手拉手”帮扶行动,目的就是为了( )不同地区中小学数教育水平的差距。(2)几项政策颁布之后,不断攀升的青菜价格逐渐演变成小幅区内的水平震动,这说明,( )菜价政策起到了预的效果。
  • A. 缩小 控制
  • B. 减少 控制
  • C. 缩小 抑制
  • D. 减少 抑制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缩小差距”为常用搭配,排除B、D。“抑制”是制止某事物已有的发展方向,一般不能主观控制。“控制”是根据主动者的意愿,对事物的发展方向作出选择并实施。制止菜价浮动是一种主观行为,应为“控制”。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A。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实词辨析

  • 来源

    2018年1028中国银行招聘笔试试题-言语第34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在播放,观众可以参与互动,实现合家欢的观赏效果。《中国诗词大会》不________,采用了紧张刺激的追逐赛、争霸赛等多维度比赛形式,摆脱了说教意味,把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吸引到电视机前。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纸上谈兵
  • B. 夸夸其谈
  • C. 徒托空言
  • D. 坐而论道
正确答案 D
  •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所填词语用来说明《中国诗词大会》所具有的特点,由“采用了紧张刺激的追逐赛、争霸赛等多维度比赛形式,摆脱了说教意味,把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吸引到电视机前”可知,该节目的创新特点就是“形式创新,不再单纯说教”。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文中没有要解决的问题,且与“说教”无关,排除A项。B项“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侧重说话不切实际,未体现“形式不生动”以及“单纯说教”,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徒托空言”指白把希望寄托在空话上,指光有满嘴空谈,不办实事,未体现“形式不生动”,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坐而论道”指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可以表达“单纯的说教”“形式不生动”的意思,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成语辨析

  • 来源

    2018年0715辽宁省盘锦市三支一扶考试《行测》试题第31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在播放,观众可以参与互动,实现合家欢的观赏效果。《中国诗词大会》不________,采用了紧张刺激的追逐赛、争霸赛等多维度比赛形式,摆脱了说教意味,把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吸引到电视机前。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纸上谈兵
  • B. 夸夸其谈
  • C. 徒托空言
  • D. 坐而论道
正确答案 D
  •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所填词语用来说明《中国诗词大会》所具有的特点,由“采用了紧张刺激的追逐赛、争霸赛等多维度比赛形式,摆脱了说教意味,把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吸引到电视机前”可知,该节目的创新特点就是“形式创新,不再单纯说教”。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文中没有要解决的问题,且与“说教”无关,排除A项。B项“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侧重说话不切实际,未体现“形式不生动”以及“单纯说教”,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徒托空言”指白把希望寄托在空话上,指光有满嘴空谈,不办实事,未体现“形式不生动”,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坐而论道”指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可以表达“单纯的说教”“形式不生动”的意思,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成语辨析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朋友用手机互发电子红包成为新时尚。已知,小明给他手机通讯录上年龄比自己小的每一位好友都发了红包;小张收到了比小明年龄还大的好友发来的电子红包;小红是小明和小张的共同好友,但没有收到任何电子红包。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 A. 如果小张在小明的手机通讯录中,则小张比小红年龄大
  • B. 如果小红在小明的手机通讯录中,则小红不比小明年龄小
  • C. 小红不在小张的手机通讯录好友中
  • D. 小张是小红和小明的共同好友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①小明给手机通讯录上年龄比自己小的每一位好友都发了电子红包
    ②小张收到了比小明年龄还大的好友发来的电子红包
    ③小红是小明和小张的共同好友,但没有收到任何电子红包
    A项:根据已知条件,小张与小红的年龄大小无从得知,排除;
    B项:根据①、③两个条件,如果小红在小明的手机通讯录中,若小红年龄比小明小,则一定可以收到红包,但小红没收到红包,则说明年龄一定不比小明小,可以推出;
    C项:小红是小张的好友,但不能保证小张手机通讯录里一定有小红,也不能保证一定没有,根据已知条件,该项的真假无从得知,排除;
    D项:已知小红是小明和小张的共同好友,但是小张和小明是否是好朋友无法得知,因此无法判断出小张是小红和小明的共同好友,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 考点

    事业单位D类 职测(旧) 判断推理(旧)

  • 来源

    2016上半年(中小幼)事业单位D类 全国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第69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朋友用手机互发电子红包成为新时尚。已知,小明给他手机通讯录上年龄比自己小的每一位好友都发了红包;小张收到了比小明年龄还大的好友发来的电子红包;小红是小明和小张的共同好友,但没有收到任何电子红包。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 A. 如果小张在小明的手机通讯录中,则小张比小红年龄大
  • B. 如果小红在小明的手机通讯录中,则小红不比小明年龄小
  • C. 小红不在小张的手机通讯录好友中
  • D. 小张是小红和小明的共同好友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翻译推理。在小明的手机通讯录且比小明小的人→收到红包。小红没有收到红包,否后推否前,可知,—在小明的手机通讯录或者—比小明小,如果小红在小明的通讯录,那么一定不比小明小。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 翻译推理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朋友用手机互发电子红包成为新时尚。已知,小明给他手机通讯录上年龄比自己小的每一位好友都发了红包;小张收到了比小明年龄还大的好友发来的电子红包;小红是小明和小张的共同好友,但没有收到任何电子红包。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
  • A. 如果小张在小明的手机通讯录中,则小张比小红年龄大
  • B. 如果小红在小明的手机通讯录中,则小红不比小明年龄小
  • C. 小红不在小张的手机通讯录好友中
  • D. 小张是小红和小明的共同好友
正确答案 B
  •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推理。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①小明给手机通讯录上年龄比自己小的每一位好友都发了电子红包
    ②小张收到了比小明年龄还大的好友发来的电子红包
    ③小红是小明和小张的共同好友,但没有收到任何电子红包
    A项:根据已知条件,小张与小红的年龄大小无从得知,排除;
    B项:根据①、③两个条件,如果小红在小明的手机通讯录中,若小红年龄比小明小,则一定可以收到红包,但小红没收到红包,则说明年龄一定不比小明小,可以推出;
    C项:小红是小张的好友,但不能保证小张手机通讯录里一定有小红,也不能保证一定没有,根据已知条件,该项的真假无从得知,排除;
    D项:已知小红是小明和小张的共同好友,但是小张和小明是否是好朋友无法得知,因此无法判断出小张是小红和小明的共同好友,排除。
    故本题选B。

  • 考点

    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 分析推理

  • 来源

    2016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第69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朋友用手机互发电子红包成为新时尚。已知,小明给他手机通讯录上年龄比自己小的每一位好友都发了红包;小张收到了比小明年龄还大的好友发来的电子红包;小红是小明和小张的共同好友,但没有收到任何电子红包。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
  • A. 如果小张在小明的手机通讯录中,则小张比小红年龄大
  • B. 如果小红在小明的手机通讯录中,则小红不比小明年龄小
  • C. 小红不在小张的手机通讯录好友中
  • D. 小张是小红和小明的共同好友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翻译推理。在小明的手机通讯录且比小明小的人→收到红包。小红没有收到红包,否后推否前,可知,—在小明的手机通讯录或者—比小明小,如果小红在小明的通讯录,那么一定不比小明小。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 翻译推理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朋友用手机互发电子红包成为新时尚。已知,小明给他手机通讯录上年龄比自己小的每一位好友都发了红包;小张收到了比小明年龄还大的好友发来的电子红包;小红是小明和小张的共同好友,但没有收到任何电子红包。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 A. 如果小张在小明的手机通讯录中,则小张比小红年龄大
  • B. 如果小红在小明的手机通讯录中,则小红不比小明年龄小
  • C. 小红不在小张的手机通讯录好友中
  • D. 小张是小红和小明的共同好友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①小明给手机通讯录上年龄比自己小的每一位好友都发了电子红包
    ②小张收到了比小明年龄还大的好友发来的电子红包
    ③小红是小明和小张的共同好友,但没有收到任何电子红包
    A项:根据已知条件,小张与小红的年龄大小无从得知,排除;
    B项:根据①、③两个条件,如果小红在小明的手机通讯录中,若小红年龄比小明小,则一定可以收到红包,但小红没收到红包,则说明年龄一定不比小明小,可以推出;
    C项:小红是小张的好友,但不能保证小张手机通讯录里一定有小红,也不能保证一定没有,根据已知条件,该项的真假无从得知,排除;
    D项:已知小红是小明和小张的共同好友,但是小张和小明是否是好朋友无法得知,因此无法判断出小张是小红和小明的共同好友,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 分析推理

  • 来源

    2016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第84题、2016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第73题、2016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第79题、2016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第74题、2016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E类)第69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铁路系统在某两个城市之增加了临时客车,以作为这些线路客运的补充。原来的车次要乘坐12个小时,临时客车要比原来的车次多乘坐1个小时,但是在刚实施的一段时内,原车次的乘客拥堵现象仍未得到缓解。那么最有说服力的原因是:
  • A. 临时客车的乘坐时间太长
  • B. 大多数人总喜欢乘坐固定的客车车次
  • C. 一段时间内人们对新增的临时客车的停车站和运行时间都还不清楚
  • D. 原车次比临时客车票价便宜得多
正确答案 C
  •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原因”,确定为原因解释。
    第二步,分析题干。
    题干中的现象为:增加了临时客车,但是在刚实施的一段时间内,原车次的乘客拥堵现象仍未得到缓解。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临时客车的乘坐时间太长,比原来车次多1个小时,不必然说明人们会因此不坐临时客车,无法解释原车次为何仍拥堵,排除;
    B项:“大多数人”喜欢乘坐固定的客车车次,但并非全部人,说明还有一部分人可能会选择乘坐临时客车,无法解释原车次为何仍拥堵,排除;
    C项:对临时车次的运行时间等“都还不清楚”,说明人们没有坐临时客车,可以解释原车次为何仍拥堵;
    D项:原车次比临时客车票价便宜的多,不必然说明人们会因此不坐临时客车,无法解释原车次为何仍拥堵,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 原因解释

  • 来源

    2009年0426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77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铁路系统在某两个城市之增加了临时客车,以作为这些线路客运的补充。原来的车次要乘坐12个小时,临时客车要比原来的车次多乘坐1个小时,但是在刚实施的一段时内,原车次的乘客拥堵现象仍未得到缓解。那么最有说服力的原因是:
  • A. 临时客车的乘坐时间太长
  • B. 大多数人总喜欢乘坐固定的客车车次
  • C. 一段时间内人们对新增的临时客车的停车站和运行时间都还不清楚
  • D. 原车次比临时客车票价便宜得多
正确答案 C
  •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原因”,确定为原因解释。
    第二步,分析题干。
    题干中的现象为:增加了临时客车,但是在刚实施的一段时间内,原车次的乘客拥堵现象仍未得到缓解。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临时客车的乘坐时间太长,比原来车次多1个小时,不必然说明人们会因此不坐临时客车,无法解释原车次为何仍拥堵,排除;
    B项:“大多数人”喜欢乘坐固定的客车车次,但并非全部人,说明还有一部分人可能会选择乘坐临时客车,无法解释原车次为何仍拥堵,排除;
    C项:对临时车次的运行时间等“都还不清楚”,说明人们没有坐临时客车,可以解释原车次为何仍拥堵;
    D项:原车次比临时客车票价便宜的多,不必然说明人们会因此不坐临时客车,无法解释原车次为何仍拥堵,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 原因解释

  • 来源

    2015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事业单位考试《职测》试题(部分)第99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某单位共有职员96人,其中女职员m人,将她们编成1号、2号、3号,……,m号,在,1号给4名职员发过短信,2号给5名职员发过短信,3号给6名职员发过短信,……,m号给1/3的职员发过短信,由此可知该单位男职员的人数是:
  • A. 67
  • B. 64
  • C. 66
  • D. 65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总职员有96人,则1/3的职员为96×1/3=32(人),m号给32人发过短信,根据题中规律可知,m=32-3=29,则女职员有29人,男员工有96-29=67(人)。
    因此,选择A选项。

  • 考点

    事业单位D类 职测(旧) 数量分析(旧)

  • 来源

    201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小幼)事业单位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第43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解析反馈
0/160

联系方式:

取消
提交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