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行测 >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中国近现代史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中国近现代史

2010-11-11 10:26  |  华图网校  |  责编:htjy2629 点击收藏

    3.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一致要求惩办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三个亲日派卖国贼,并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学生的爱国运动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却迅速得到全国各界的支持,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刊出一期由他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做了全面系统地介绍。同年3月和5月,北京和上海分别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4.新文化运动

    为反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潮流,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掀起了一个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1)领导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5)旗帜:“民主”和“科学”。

    (6)宣传阵地:《新青年》。

    (7)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钊又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8)意义:①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9)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申论真题 行测技巧 申论热点 申论技巧 预测试卷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中国近现代史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345678  共8页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