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山西公务员面试热点:留守儿童之死
11岁(两名)、10岁、8岁、6岁……五个未到花季的孩子瞬间凋零。在距离江西宜春80公里的小山村,五名父母在外打工的儿童集体溺水身亡,再次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此类悲剧并不是第一次发生。2010年2月18日,浙江天台三合镇5名儿童滑落在鱼塘蓄水池中,溺水而亡。同月23日,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镇田陈村发生 一起火灾,4名儿童死亡。而调查显示,77%的农村留守儿童曾经被意外伤害过,仅有16%的儿童很安全。在这其中,“隔代监护”的儿童最容易受伤。此次宜 春5名儿童溺水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这5名儿童溺水后,全村竟然找不出年轻力壮的救援者。最后李奶奶租了一辆“摩的”,到处寻找,才叫上了两位年轻人,但是赶到为时已晚。留守儿童虽然 有爷爷奶奶的呵护,但却生活在一个“空巢”的村庄。看上去这个老人们组成的“老家”可以遮风避雨,但是却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记得中青报曾有报道称他们 是“当下中国最易受伤害的人”,其实这群伤不起的人既包括“小”,也包括“老”。
因此,今年全国两会时许多代表委员建议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这或许是一条便捷地解决“隔代监护”之道。但问题是学校并不能代替“家”。留守儿童的问题本质还是城市并不能赋予他们一个“新家”。
对于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来说,他们已经是城市的一分子。但是与户籍绑定的孩子义务教育问题始终是未能突破的瓶颈。农民工子弟小学虽然条件简陋,但是终 归可以让孩子不受留守之苦,可是种种乱象也让各大城市提心吊胆。因此,赋予留守儿童平等的教育权,随迁入读公立学校方是治本之策。对农民工来说,在城市里 找不到归属感的不仅仅是教育领域,医疗、养老等很多方面都享受不到与本地市民同等的待遇,就算在城市里有了新家,仍然有着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的痛楚。
“老家”的荒凉、“新家”的冷漠是这个时代留守儿童心中的梦魇。仅仅呼吁“老家”政府多加体贴远远不够,他们更需要“新家”的关怀。这提醒我们,城市化的终极目标是我们都有“同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