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省考申论热点:发改委力挺发泡餐具重返市场
发泡餐具的争议,提醒我们需要尽量健全充分博弈的机制,这既有助于企业维护自己的利益,也有助于反对者发出自己的声音。
日前,五大行业协会与国家发改委相继为发泡餐具重返市场“正名”。对于解禁,发改委详列了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具相关标准、可以回收再利用、节约石油资源等五大理由。
然而,围绕发泡餐具的争议,并未随着其解禁就告结束。此前,媒体刚刚曝光了发泡餐具相关企业为解禁进行公关,而一直与中塑协“唱反调”的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也坚持认为,发泡餐具为绿色产品没有依据。
涉及“公地”的事项,不怕有争议,也不应怕意见对立。发改委列出发泡餐具解禁的五大理由,表明的是决策时的慎重态度;持相反意见的一方坚持立场,同样反映的是一种慎重态度。这种讨论越充分,公共领域事务决策就离科学性越近。追求勉强的一致性,不如坦承各自的不同立场,并交由实践去验证。
发泡餐具解禁,在能否达成共识、要不要达成共识方面,应该持开放性。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值得考量之处。比如,如何看待发泡餐具相关企业的公关行为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的推动?公关和推动是否合理?
进行公关游说当然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而相关行业协会,也会从自己行业的角度做出行为选择。应该说,这没有什么不正常。但是,这种公关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限制性规定基础上,必须在法定范围内实施。而且,这种游说通常不能针对政府部门展开,而只能通过民意机构展开。
从这个角度说,发泡餐具相关企业的公关行为,有合情之处,但未必合理。让人们避免疑问,就应该为企业公关设置一定的程序。具体到发泡餐具争议,其一,其公关行为应该是尽量透明的,可控的;其二,既然涉及到公共领域,也需要引入社会意见参与讨论和博弈。
无疑,这种程序现在还不够健全。发泡餐具的争议,提醒我们需要尽量健全充分博弈的机制,这既有助于企业维护自己的利益,也有助于反对者发出自己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政府部门保持在客观仲裁者的应有位置上。
发泡餐具的争议,还提醒我们,涉及专业性、需要数据支持的决策事项,应该尽量交由专业性的第三方机构完成分析。中塑协与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分歧,如果由数据分析来说话,可能更容易得出真实结论,从而为决策提供支持。
发泡餐具解禁,在争议层面已经有了结论,但在程序、标准等层面,还有待健全。能否健全相关机制,是其该不该解禁最好的说明书。
名词解释
发泡餐具,即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指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在挤出机中经过高温加热熔融后加入发泡剂(丁烷)等进行挤出拉片,将片材收卷后在通风潮湿的环境中放置养生后再进行二次加热吸塑成型,制成的各种餐饮具如快餐盒、汤碗、方便面碗、生鲜托盘等。2013年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局部调整,其中之一便是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