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考面试热点:按学习成绩分上网流量
上网流量与学习成绩挂钩,成绩越好,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上网流量。昨日,一条关于东莞理工学院“学生上网流量与绩点挂钩”的微博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据介绍,学院把上网流量分为三档,学习成绩越好,申请的流量就越多,其中最多一个月可以申请15GB。
对于东莞理工学院的作风初衷无疑是好的,那就是控制流量的形式来让学生远离网络,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表面上看,如果学习成绩成为网络流量的唯一指标体系,那么,在既定的资源下,需求多的学生自然会去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更多的流量。但是,在实际上却远非如此,按照成绩分配流量横看竖看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拙劣手段。对于那些真正需要网络流量的人来说,可以有很多的途径获得,并非只有学校资源;对于那些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更是可以通过校外的资源获得上网的机会。所以,如此制度必定会流于形式。
其一,学校限制网络流量的做法表面上是有利于学生学习,但是实际上却未必如此。因为据学生反映,东莞理工学院的网络资源本身就是有限的,学校不去想着扩大流量总额,而是在既定的资源上进行限制,显然的本末倒置的。按照正常的做法应该是随着学生的数量而去增加网络流量的容纳程度,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因为网络资源遵循的应该是市场原则,其提供者并非只有学校一家。限制永远收不到想象的效果,只能适得其反。而学习的指挥棒也并非高校衡量学生的唯一指标,将网络流量拘泥在此,也彰显学校的管理滞后。
其二,当学生只有学校网络可以使用的时候,如此限制流量的方式必然会奏效。但在实际上,除了学校的网络资源,学生还可以选择网吧、家庭等资源。还有一个问题是,那些获取学校网络资源多的学生是否会将资源转移给其它学生使用,这也是一个现实。假如是这样的话,如此限制不仅起不到作用,还有可能在学生中滋生一些不愿意看到的问题,比如流量的买卖等。所以,限制网络流量,按照学生的成绩分配,显然就是扬汤止沸的行为,不能从根本上治理对网络的过度依赖,还会闹出更多的笑话来。
其三,将学生从网络世界中剥离出来,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活动的有效性。大学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除了网络世界,更有校园生活。学习是否有趣,对于学生有没有吸引力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希望吸引学生的关注,无疑是徒劳的。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学生也只能在网络世界逍遥。所以,东莞理工学院的按照成绩分配流量的初衷和实际效果已经南辕北辙,属于“头痛医头”的表面文章,值得引起注意,也免得让学生笑话